好吧,那也没什么重要的。
幸好徐逸良去燕京参加电子设计集训了,要不然这关系怕是更乱。
状元哥的适应性极好,才上了半年的学就已经是学校里的合格打手了。
不光是电子设计,走之前顺手把省内的数学竞赛也打了,成绩还不错,进国赛是稳了。
有时候羡慕嫉妒恨真是没什么用,天赋真的是会把明明在一起行进的两个人分得越来越远。
也就只有黄明袂这种神经大条的孩子才会跟那个讨人厌的闷葫芦一起玩。
黄总真的给他们家孩子教得很好。
“我吃饱了,你呢?”
宁川捅捅黄明袂。
小子嘴里还满的,宁川这一问,差点没捣腾开。
“饱了。”他掩着嘴道。
黄总皱眉看着自家的笨蛋儿子。
这小子真吃饱了吗?
宁川笑,“那行我们就先回去了,你们聊。”
然后问黄明袂,“有你要带回去的吗,打包。”
黄明袂倒是也没客气,伸手把容易拿回去分的指了指,他们打包完就走了。
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确实是大人们还有要聊的,他俩在那里有点耽误事了。
话说这种时候就不要再叫他们出来吃饭了,欲言又止的。
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就很快了,宁川虽然人在江城,但跟国防科大做的项目还在,他该忙还是得忙的。
尤其是他耽误了这么久,甚至有点追不上项目组的进度了。
很快就到了竞价磋商这天。
宁川可比各响应方来得早。
三楼有个大的会议教室,装满人能装两百号人,但他们一般不这么挤挤攘攘的用。
今天磋商来的人多,在宁川印象中有新技术整车生产能力的不能有这么多企业啊。
结果一统计符合资格的车企140多家,集团企业整合计算也有百余家,今天来参与竞价的有三十多家。
这什么工业克苏鲁,都哪里冒出来的。
其实仔细想想,虽然大家都很积极,技术有价值他们也知道,但这东西能赚钱吗,谁也说不准。
毕竟鸣洲给的单一授权是五年,五年后他们要收回再进行公开授权。
先不说这五年内会不会有什么新技术迎风赶上,就说没有,他们这个新产品在国内的接受度又会是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