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川简直要笑死了,这跟看tv6有什么区别,还带着中插广告呢。
不过终究还是不一样。
三天时间玩玩闹闹一晃而过,原本在乡里做实验的那三台样机,他们留一台带回去就可以了。
剩下的一台就地给乡里了,另一台拆开拉到旺子村里,希望村里老人能跟它和谐共处吧。
剩下的那些脱完壳的米,他们拿一部分到农业大学做检验,看看营养成分和水分之类的跟自然出品的有没有差异。
反正宁川他们手里的小型水分仪是能达标的,但要出份报告才行。
剩下的,还有七吨……
让宁川自己吃的话,够他吃到墓里了。
“找个粮商收了?”
一般粮商都是跟成规模的农场和农村合作社来固定收粮,只有小的粮商才各村各户收粮,毕竟后续加工也有成本,压价压的狠。
尤其这么一点粮,怕不是运输成本都要算进去。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的,本身就是弄来做实验的,赚点赔点都行,反正他们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但宁川总觉得应该有更利益化的办法来处理这些东西。
如果是李云皓,他会怎么做?
“不如直接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
“嗯。”
没过几天,国内最火的小说连载网络平台,多了一个新作品。
故事主角李大山出生在一个偏远山村,那里穷山恶水,一家五口就只有几亩薄田,每逢雨天,那破旧的土坯房还会漏水。
大山的父母早就被沉重的生活压弯了脊梁,每天天没亮就要扶着腰去田里干活。
农忙时期,老两口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为了赶在暴雨前收割完麦子,他们只能从早到晚在地里干活,哪怕腰酸背痛也不敢停。
但大山从不理解父母,他烦透了这种每天一睁眼就要给弟妹做饭的日子。
为什么别的同学可以在放了学之后一起玩,而他却要一个人到山上割猪草、砍柴火。
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吃食堂的热饭,但他只能在班里没人的时候掏出馒头咸菜来果腹。
终于他成年了,刚刚18岁却早就不上学了的大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攒了很久的积蓄买了一张能走最远的车票。
他去到了大城市,所有人都很光鲜亮丽的大城市。
可城市的生活并没有大山想象的令人满意,他四处碰壁,做保安时在业主和领导间受夹板气。
在工地打工时,碰到黑心包工头,卷着工作了大半年的工程款跑了。
李大山一路在城市中磕磕碰碰,辗转多年,后来年岁大了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有了个小家。
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孩,然后像自己父母一样,被生活压弯了腰。
……
故事不长,不到五万字,当天发布的,当天就完结了。
很多读者懵懵的进来,懵懵的走。
也有些读者憋屈了近一个小时,最实在是忍不住留下点什么。
「不是,哥们,让你写小说,你上这儿写忏悔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