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它走吧。”她轻声说,像是在对许墨说,也像是在对那些正在苏醒的知识说。
与此同时,东南废墟,林小雨正带领勘探队进行着一项全新的实验。
他们放弃了所有电子传感器,转而将一种混合了多种天然矿物的粉末,均匀地撒在废弃城市的断壁残垣之上。
这是许墨生前留下的一个猜想:风的“情绪”——那些复杂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流,或许能与特定频率的矿物产生共鸣,从而显现出一种“情绪温度图谱”。
他们称之为“静默感知网”。
然而,一夜过去,观测结果令人失望。
那些精心调配的粉末并未像预想中那样,在风的吹拂下显现出任何有规律的符号或图案。
入夜后,怪异的事情发生了。
在队员们沮丧的目光中,那些散落的粉末仿佛被无形的磁力吸引,竟自发地汇聚成一条条纤细的涓流,闪烁着微弱的磷光,沿着古老建筑的裂缝,蜿蜒着渗入地下深处。
林小雨立刻下令追踪。
他们启动了微型地底探测器,顺着矿物流动的痕迹一路探查,最终在城市废弃的地下管网中找到了它们。
数以吨计的矿物粉末在巨大的管道内汇聚成一片广阔平滑的“矿物之海”,其表面上,无数个螺旋结构正缓缓浮现、旋转,形态与风语档案馆内失联晶格中的新生结构,完全一致。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还在后面。
一些螺旋符号的边缘开始变得模糊,仿佛拥有了生命般,竟从矿物基底上挣脱出来,附着在管道壁上一些正在爬行的地衣虫背甲上。
那些符号像活的纹身,随着地衣虫的移动,在虫甲上缓慢地演化、重组。
一名年轻队员惊恐地后退一步,林小-雨却蹲下身,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着迷。
她伸出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从身旁爬过的一只地衣虫,那背甲上的螺旋符号仿佛感应到了她的体温,光芒微微一闪。
“我们都搞错了。”她对着通讯器,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不是我们在记录风……是风,借走了我们的矿石,又借走了虫子的脚,要把它的故事,送到我们永远找不到的地方去。”
“讲述议会”的月度会议正在新世界的中心议事厅举行。
主持人小海面色凝重,他面前的沙盘是首次启用的“风议席”——一个可以直接将风语数据转化为议题的装置。
当他按下启动键后,沙盘中心的磁沙并未浮现出任何文字,而是缓缓勾勒出一个古怪的符号:一个空心圆,被数条杂乱无章的波浪线从内到外穿透,像一捧被狂风吹散的灰烬。
议员们面面相觑,无人能解其意。
就在这时,旁听席上的林小雨猛地站起身,脸色煞白。
“我见过这个!”她的声音划破了议事厅的沉默,“这是许墨手稿里的一个图示变体!它的原始含义是——知识不应被封存!”
她的话音未落,一阵极其轻微的震动从窗外传来,伴随着图书馆方向的一声低沉嗡鸣。
众人立刻冲出议事厅,赶到现场。
图书馆内,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当小海走近存放着许墨全部纸质手稿的恒温柜时,瞳孔骤然收缩。
所有手稿都完好无损,纸面上的墨迹也未曾褪色。
但在那些熟悉的文字与公式之间的空白处,一根根比蛛丝还细的绿色菌丝,正从纸张的纤维中生长出来。
这些菌丝像无数微小的手臂,正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将墨迹中的碳素粒子一点点“搬运”出来,沿着书页的边缘,最终附着在书脊外侧,与通风口附近墙壁上的苔藓连接在一起。
知识,正在通过微生物,从纸张迁移到苔藓上。
小海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良久,他抬起头,对身后的管理员下达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命令:“撤掉防火隔离罩,关掉恒温系统。让这些书……自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