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她的手即将推开大门时,人群里,一个苍老的声音轻轻响起,带着一丝试探,和一丝久违的暖意。
“早安,苏瑶。”
仿佛一个开关被打开,更多的人开始轻声地,笨拙地重复着这句问候。
“早安。”
这不再是对权力的敬畏,而是一个普通人对另一个普通人的清晨问候。
苏瑶笑了,那是她成为执政官以来,第一个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
几乎在同一时间,荒漠边缘的一间木屋前,许墨将一把磨得光滑的黄铜钥匙放进一个少年的手心。
少年叫小海,是营地里最机灵的孩子。
“这间屋子,修好了就住进去,修不好就拆了当柴烧。”许墨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沙哑,像被风沙打磨过。
小海紧紧攥着那把尚有余温的钥匙,仰头问:“那您……您去哪儿?”
许墨没有回答,只是抬起手,指向那片一望无际的、正在卷起风暴的荒漠。
“去听风说说话。”
他转身,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只将那支陪伴了他多年的口琴,轻轻放在了门框上。
口琴的金属外壳上,贴着一张小小的字条,字迹潦草而坚定:“坏了别修,下一代人会吹出新调。”
小海看着那个孤单的背影逐渐被风沙吞噬,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钥匙,又看了看门框上的口琴。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没有去修那间可能会塌的木屋,而是召集了一群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围着那台巨大的“声音纺车”,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几天后,一种全新的装置出现在营地之间。
孩子们将“声音纺车”的接收和广播单元拆卸下来,装在了一辆用废弃零件拼凑的推车上。
他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移动讲述站”。
它的功能不再是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而是挨家挨户地收集故事。
首日录制,他们邀请了一位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的老人。
老人对着简陋的话筒,想了半天,忽然笑了起来,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
“我想起来一件事,”老人眯着眼睛,回忆着,“许墨那小子,有一年过节,在篝火边给我们吹口琴,其实啊……吹得全是走调的。”
围着推车的孩子们哄堂大笑,清脆的笑声和老人絮絮叨叨的讲述一同被录进了磁带里。
小海小心翼翼地将这盘磁带标记为“第一号故事”,郑重地放进了箱子。
他们没有删掉笑声,也没有纠正老人记忆里的“瑕疵”,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记忆。
废土纪元新历第一年的最后一天,遍布所有营地的“根节点”ai网络,进行了最后一次系统通报。
过去,这是莉莉-a——那个冰冷、精准、无处不在的中央ai——进行全域播报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