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突击!清剿残敌,占领府库、官衙!降者不杀!”
靖乱军主力如同潮水般从缺口涌入城内。
巷战随之展开,但城门已破,守军的士气彻底崩溃,抵抗迅速变得零星。
大部分守军眼见大势已去,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
酉时末,太湖城基本被控制。
城头飘扬的旗帜换成了靖乱军的战旗。
赵玄清在亲兵护卫下踏入城中,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硝烟味。
他面无表情地走过满是狼藉的街道,下令道。
“迅速清点战果,救治伤员,扑灭火焰,安抚百姓,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将所有降兵集中看管。”
第四日,
太湖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但紧迫的军情容不得丝毫懈怠。
庆城方向的战报虽然还未详细传来,但赵玄清能想象到那里的惨烈。
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太湖局势,然后回师驰援。
这一整天,太湖城内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清点伤亡,统计缴获,整编降军。
靖乱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很快便初步安定了民心。
投降的六千守军经过初步筛选和教育,被分批打散,编入靖乱军的辅助部队,由可靠的军官带领,以充实兵力。
虽然其战斗力有待考验,但至少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避免了降兵生乱。
赵玄清与李仲庸、孙景曜简单商议后,做出了决定。
“庆城战事吃紧,我们必须尽快回师。”
赵玄清指着地图,
“留下五千守军,由偏将周慎统领,镇守太湖,负责安抚地方,维持水路通畅,并防备可能来自其他方向的敌军援兵。其余主力,即刻整编,明日凌晨出发,回师庆城!”
“末将领命!”
周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深知责任重大。
经过一日整编,靖乱军剔除了重伤员,补充了部分降兵,组成了一支约两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士气高昂,携带着从太湖缴获的部分粮草军械,做好了长途奔袭的准备。
第五日,
天还未亮,回师的部队已经集结完毕。
赵玄清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下方黑压压的、精神抖擞的将士,沉声道。
“弟兄们!太湖已下,首战告捷!然庆城犹在苦战,武阳将军正与荀仲业老贼麾战!我等需疾驰回援,与主力汇合,共破庆城!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吼!吼!吼!”
士兵们用战吼回应,声震四野。
随着赵玄清一声令下,两万五千精锐拔营起寨,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沿着来路,向着庆城方向疾驰而去。
太湖渐渐消失在身后,而前方,是更加残酷的战场。
——庆城战线(武阳主力)
第三日,
与太湖战线初战告捷的迅猛不同,庆城脚下的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和惨烈。
巳时,武阳率领的主力大军,完成了对庆城的合围。
数万大军将庆城围得水泄不通,营寨连绵,旌旗蔽日。
中军大帐内,武阳面色凝重。
庆城作为战略要地,城墙高大坚固,守将荀仲业更是以善守着称,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