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望江?!”
这一次,连武阳都微微吃了一惊。
帐内众将更是哗然。
“正是!”
诸葛长明斩钉截铁,
“此时,望江守军苦战良久,身心疲惫,更认为我军主力已在宜秀,防备必然松懈!而我军,新得胜兵,士气正旺,携大胜之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猛攻望江!”
“此时,留守望江的敌军数量依然占优,但他们猝不及防,士气低落,而我军则有内应之利!”
“内应?”
武阳捕捉到了关键。
“没错!”
诸葛长明看向武阳,意味深长,
“元帅您带回的那两千精锐,以及项莽、韩章等将领,便是最好的内应!他们熟悉魏阳军制、口令、甚至部分布防习惯。可令其挑选死士,换上魏军缴获衣甲,在我军主力猛攻望江之时,混入城中,或制造混乱,或抢夺城门,里应外合!望江守军内外交困,焉能不败?”
他最后总结道。
“一旦速克望江,我军便可获得城中囤积的大量粮草军械,更能凭险据守,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届时,进可威胁庆州腹地,退可依仗望江天险与我深山根据地互为犄角!荀仲业即便反应过来,也已失了先手,面对一座得到加强、士气高昂的望江城,他也需掂量掂量强攻的代价!如此,劫营、夺城、获粮、扩军,一举数得!”
帐内再次陷入寂静,但这一次的寂静中,充满了震撼与沸腾的热血!
诸葛长明的计策环环相扣,胆大包天,却又丝丝入理,将敌人的心理、地形、时间差都利用到了极致!
武阳猛地一拍桌子,长身而起,眼中爆发出慑人的光彩。
“好!好一个‘声东击西,速战速决’!好一个利用荀仲业的‘沉稳’!先生果然妙算!此策虽险,却是我军唯一生机!就这么办!”
武阳目光扫过帐内所有激动起来的将领。
“诸位都听明白了?此战,关乎存亡,必须上下用命,严格执行军师之令!苏落!”
“标下在!”
苏落踏前一步,声音铿锵。
“疑兵牵制望江之重任,交由你部!我要你打出气势,打出威风,让荀仲业相信我的主力就在望江城外!”
“得令!必不辱命!”
苏落眼中燃起战意。
“项莽!韩章!”
项莽和韩章立刻起身,抱拳。
“标下在!”
“你二人立刻从旧部中挑选五百名最机敏、最敢战的弟兄,交由苏落统一指挥,负责混入望江,里应外合!此乃此战关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