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什么是青春呢?从脑科学角度来说,就是你大脑的其他部分都已经发育好了,只有额叶皮质还没成熟的那个人生阶段。
有个概念叫“心智化(mentalization)”,意思是你能不能从别人的行为之中,合理推测别人的想法。
心智化的能力大约可以分成两个级别。第一级是“如果我处在他那样的局面中,我会怎么想”。
而第二级心智化能力,则是能考虑到对方过去的成长经历,去理解对方。
低要求、低回应,叫做“忽视型”
高要求,低回应,叫做“专制型
低要求,高回应,叫做“放纵型”
高要求,高回应,叫做“权威型”
环境信号→转录因子→开启基因→完成复制
遗传力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版本*不同,决定的。
绿胡子效应(green-beard
effect)”。这个效应说只要一个生物族群演化出这么一种机制,它的基因能制造一个像“绿胡子”一样能被所有族内成员识别的独特信号,那么只要成员们愿意跟有这个特征信号的成员合作,这个族群就能发扬光大。
“义务伦理学(deontology)”,认为一件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什么可商量的。
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说你做事得考虑后果,应该让众人的总福利最大化。
德性伦理学(virtue
ethics)”,说你应该考虑的不是行动也不是结果,而是你自己是个什么人:作为一个好人,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前扣带回皮质,它有两个功能。
一个功能是接收来自体内的感觉信息,形成直觉。另一个功能是前扣带回皮质能发现那些不符合预期的状况。
悲,或者说慈悲,是一种特别高级的情感。悲的意思是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是我不跟你一起感受那个痛苦,因为我有一个更积极的姿态:我要帮你解除痛苦。
核磁共振显示,慈悲的情绪会让你的杏仁核安静下来,但是会给你提供多巴胺
【笔记】
萨波斯基曾经遇到过一位僧人,那个僧人经常长时间地打坐。萨波斯基就问他,你打坐时间长了膝盖受得了吗?你会不会因为感到膝盖太疼了而提前终止打坐呢?
僧人说,是,我有时候会为了膝盖提早结束打坐——但是那并不是因为我感到痛,而是出于对膝盖的慈悲。
真正的同理心是不但能感受到对方的痛苦,而且还能感受到那个痛苦的意义,会让你为了这个意义去采取行动。
同理心的脑神经过程差不多是这样的——
别人的痛苦→你的感觉运动感染、模仿和情绪感染开启,自己也感受到痛苦→前扣带回皮质体会到你因此产生的自身感受→你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感觉表示关注→寻找痛苦的意义。
【感恩日记】
虚拟化老师说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位学长,他在大一或大二的时候,math,english挂科,被外聘的带有学者气息的老师点醒了。
破除了游戏,how?
答:上课不带手机,把手机放在宿舍。一学期后……
ps:ta目前在华为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