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1
魏、韩两国在宅阳会晤。
2
秦国在洛阳打败魏、韩两国联军。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
1
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
1
秦献公在石门打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显王赏赐给他黼黻之服。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1
秦孝公发布全国通告:想当年,我先祖秦穆公,在岐山、雍县之间起家,励精图治,修德行武,向东平定晋国之乱,协助晋文公归国继位,以黄河为界,修为秦晋之好;向西讨伐戎翟蛮族部落,开疆千里之广。天子封他为伯爵,统治一方,各国诸侯都来致贺,为后世开基创业,光辉灿烂。以后经过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相继在位,内政不安,无暇外举。导致三晋夺我先祖河西之地,实为国耻!到我的父亲献公继位,镇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准备出兵东征,收复穆公的故土,重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每当想起先君壮志未酬,常痛于心!无论是本国臣子,还是外邦宾客,能有出奇计强秦者,我就赏他高官,封他土地!
卫国公孙鞅听到这个通告,就向西投奔秦国。公孙鞅是卫侯庶出的子孙,喜好刑名之学。
【胡三省曰】
刑名之学,就是法家学派,循名以责实,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公孙不是姓氏,他的祖先出自卫,他姓卫,叫卫鞅。如果是卫侯的儿子,就是公子鞅,因为是卫侯的孙子,所以叫公孙鞅。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359年)
1
卫鞅想变法,秦国人不乐意。卫鞅对秦孝公说:“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秦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让人民五家为保,十家相连,相互监视,相互纠察举报。一家有罪,九家纠举;如不纠举,则九家连坐同罪。能告密举报奸私犯罪的,按上阵杀敌斩得敌人首级的标准赏赐。知情不报的,以投降敌国的标准处罚。有军功的,各依照标准受上等爵赏。私自械斗的,按情节轻重加以处罚。致力于农业生产工作,辛勤耕织而使粮食丰收,布帛高产的,给予减免税赋劳役的优惠。从事商业的,以及因懒惰无业而贫穷的,号召群众举报,收录其妻子为奴婢。只认军功,不认贵族,宗室子弟,没有军功的,不得进入宗室族谱。制定尊卑爵位的等级标准,升迁顺序,每一等级,配以相应的田庄、臣妾婢女和服装器物。有军功者显达荣耀。没有军功的,再有钱也没地位。
【钱穆曰】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都严行以军功代替贵族的新法。吴起相楚,规定有封地的贵族,经历三代,就收回他家族的爵位、封地和俸禄,用来赏赐给有军功的军人。商鞅在秦国,所定二十级爵位,取代之前的贵族五等封爵制。两者的目的,都是以军人为新贵族。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的废弃,是新军国图谋富强的两大抓手,也促进了宗法封建贵族制度的崩溃。
商鞅变法,战国就进入新军国时代。
秦国那些之前说新法不好的人,又有人来赞颂说新法好。卫鞅说:“这都是乱法之民!”将那些来赞颂的人也流放到边境地区。从此再也没人敢议论法令好坏。
【胡三省曰】
齐鲁交战,鲁国战败求和,齐鲁两国会盟,鲁国大将曹沫,在会议上劫持了齐桓公,用匕首逼着他答应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许诺了。之后桓公后悔,欲杀曹沫。管仲说不行,许诺了就兑现,于是返还侵地。各国诸侯听说后,都信任齐国而亲附。
晋文公围攻原城,下令说:“三天攻不下,就撤军。”三天后原城还是不投降。晋文公说班师回国吧。城内间谍回来汇报说:“原城很快就投降了,再等一等!”晋文公说:“如果得了原城,失了信用,那是得不偿失。”于是撤退。
2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