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圮(pi)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也。
张预注解说:“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
“圮地”,曹操注:“无所依也,水毁曰圮。”
“衢地”,四通曰衢。衢地,就是指四通八达的地方。
“绝地”,李筌注解说:“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地,为绝地,不可留也。”
贾林注解:“溪谷坎险,前无通路,曰绝,当速去勿留。”
“围地”,贾林注解:“居四险之中,曰围地,敌可往来,我难出入。居此地者,可预设奇谋,使敌不为我患,乃可济也。”
梅尧臣注解说:“前后有碍,决在死战。”
何氏注解说:“速为死战者生,若缓而不战,气衰粮绝,不死何待也。”
李筌注解说:“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
曹操注解说:“险隘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曹操注解说:“军虽可击,以地险难入,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
张预补充说,“纵之无所损,克之无所利”
曹操注解说:“城小而固,粮绕,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
曹操注解说:“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杜牧注解说:“言得之难守,失之无害。伍子胥谏夫差曰,‘今我伐齐,获其地,犹石田也,不如早从事于越。’
曹操注解说:“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一】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曹操注解说:“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
贾林注解:“利害相掺杂,智者能虑之慎之,故能得其利也。”
张预注解:“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此亦变通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