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春末,刘协伤势痊愈后,首次临朝就下旨正式封了魏公。
此时身在荆州和益州的刘备、孙权都大为震撼。
刘备还好点,别管他获得什么爵位,但最终还是得表面尊汉室。
只要自己在曹操完全篡位之前击败他,就可以匡扶汉室。
孙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没有刘备那么看得开了。
“公瑾,这事咱们可不能一点回应都没有啊。
称公不过是个过渡,我想以曹操现在的战功,称王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真到了那一天,咱们手里的弘农王可就不够用了。”
周瑜并不这么认为,反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道:
“以前曹操主要靠官职显赫一方。
麾下文武说到底还是朝廷亲封。
但现在他有自己的属国封地,麾下文武就能顺理成章地脱离朝廷。
有了这样便利的条件,有利也有弊。
最大的弊端就是世子之争。
试问,谁不想少奋斗几十年,从自己父辈手上接手一个完整的权利系统呢?”
“那依公瑾之见,咱们不需要额外做什么?”
“对,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讨伐曹贼即可。
其它的交给时间就行。”
孙策对周瑜的说法还是十分认同的。
太平盛世还有好多人为了权利争破头呢。
更何况这个没有实力就只能任人宰割的乱世呢?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集中精力讨伐曹操。
让他无暇妥善处理继承人的问题。
我倒要看看,他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
……
“文若、奉孝,今天让你们俩过来,是有些私事想聊。
你们先坐,我亲自为你们泡茶,咱们边品茗边聊。”
许都丞相府,刘彻一脸惬意地泡着茶、招呼着荀彧、郭嘉入座。
两人来的路上,已经大概猜到会被问到哪些问题。
也都准备好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说辞。
随着两人落座,刘彻当即开门见山道:
“说是私事,但也不完全是。
我膝下有些潜力的儿子就那么几个。
虽说现在操心继承人的事还有点早。
但世事无常,谁知道我下次出征还能不能回来呢?
所以我想在冬歇期完全过去之前,把这事弄出个大致框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