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一直沉默的、头发银白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女士。
她是装备发展部的资深技术顾问,秦院士。
只见她也是轻轻叹了口气,随后用手指点了点屏幕上那门造型奇特的电磁炮:
“技术路径里,全是他的影子,野路子里透着极致的精度和实用性。”
她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决策者:“现在,火把整片海都烧沸了,我们却只关心这沸腾的水烫不烫手,会不会溅到别人家里去?”
“我们是不是先该想想,那孩子是怎么被逼到非要自己把海水烧开的?”
这番话说得不少人低下了头。
会议室的氛围变得更加复杂。
最终,坐在首位的,一位肩章上缀着金色松枝徽的大人物,缓缓拿起那部直通最高层的红色保密电话。
他沉声下达指令:“启动‘归巢计划’第三预案。”
“指令要明确:告诉他,无论他是李小川还是帕亚,祖国永远欢迎他。”
……
……
金陵。
307厂。
夏夜的闷热笼罩着这片红砖建筑。
空气中混合着老旧机油、炒菜油烟和草木生长的气息。
男人们大多穿着汗衫,聚在篮球场边的大槐树下,围着一本被传阅得卷了边的《时代周刊》。
封面上,那副恶魔面具的特写极具视觉冲击力。
“我艹!瞧瞧这个!”
厂里的八级钳工老王,指着内页图片上一门改装火炮的焊缝,激动得手指发抖:
“这鱼鳞纹!这收弧!绝对是他!”
“全厂除了李小川厂长,没人能有这个水平!”
……
女人们则围着一部智能手机,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段模糊但震撼的视频:
风沙漫天,“帕亚”站在一辆布满弹痕的装甲车顶,黑袍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他正对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挥手,说着某种当地土语,下方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
“哎哟妈呀,真是小川厂长!”
前纺纱车间主任张大妈抹着眼角,“当年他给我修那台老德纺纱机,趴底下半天,出来一脸黑油,就说了句‘好了’。”
“那机器到现在都没再出过大毛病!我就说这孩子准成大器!”
另一个女工接口:“就是没想到…成了个…皇帝……大器啊!”她的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荒诞感。
孩子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用纸壳和木片自制着粗糙的恶魔面具,在大人腿边追逐打闹。
嘴里喊着刚学来的、发音古怪的词汇“帕亚万岁!”。
不知哪个半大小子把过年没放完的一挂鞭炮翻了出来,噼里啪啦地在空地炸响,刺鼻的硝烟味弥漫开来。
混合着人们的惊呼和笑骂,整个家属区沉浸在一片与远方战火诡异地交织着的、带着忧虑却更多是骄傲的狂欢氛围里。
那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如今震撼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