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支庞大的“队伍”开始集结。
核心是托术精心挑选出的五千恰克精锐骑兵,他们脱下皮袍,换上各式各样的旧皮袄,武器包裹起来藏在运货的大车里,马匹也混入大量的驮马之中,看起来就像一支超大型商队的护卫队。
周围是愿意去安北城的五千民夫,以及三千要回家的民夫。民夫们推着装满了毛匹车辆,浩浩荡荡,喧哗嘈杂,完美地掩盖了那五千精兵的肃杀之气。
皇甫辉换上了一身绸缎棉袍,头上戴着顶狐皮帽子,活脱脱一个跟着商队历练的富家子弟模样,混在队伍中间。
托术指派的那位名叫哈合台的千户长,则扮作了商队的护卫头领,一脸风霜,沉默寡言。
队伍缓缓开拔,朝着东南方向的洛山卫大营迤逦而行。
从外面看,这完全就是一支满载而归、夹杂着返乡民夫的庞大商队,虽然引人注目,却不会让人联想到军事行动。
路途枯燥而平静。皇甫辉没事就凑到民夫堆里,唾沫横飞地给他们描绘安北新城的美好未来:“……去了那儿,不光工钱高!以后城修好了,你们想留下做点小买卖,或者租个铺面,都方便!那可是草原上的大城,机会多着呢!”
他的鼓动很有效,许多原本只是想去干几个月短工的民夫,也开始心动,琢磨着是不是真能在那边闯一闯。
几天后,队伍顺利抵达洛山卫草原大营外围。那三千要回家的民夫,在此与大部队分道扬镳,欢天喜地地朝着洛山城方向走去,准备入关返乡。
而剩下的五千民夫和那伪装起来的五千精锐,则继续朝着大营驶去。
早已接到密令的李章,已派人做好了接应准备。
民夫们被直接引导至划定的区域安置,等待稍后前往安北城遗址。而那五千精锐,则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营的深处,进行最后的休整和准备。
皇甫辉一回到大营,立刻就想去找诸葛平和王槿,汇报情况也……看看她。但他还是先按规矩,前往中军大帐向李章报到。
李章看着他那身不伦不类的商人打扮,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点头:“回来了就好。安北城前期勘探已经完成,诸葛平他们正在做最后的设计细化,你去帮忙吧。”
“是!”皇甫辉如蒙大赦,行礼后立刻退了出来,脚步不由自主地就加快了方向,朝着匠作营走去。
刚走到匠作营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讨论声。只见诸葛平、几个老工匠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争得面红耳赤。王槿也站在一旁,秀眉微蹙,专注地听着,不时小声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里!排水沟必须加深加宽!草原夏季虽然干旱,但一旦有雨,就是暴雨倾盆,排水不畅会出大问题!”一个老工匠敲着图纸。
“但地基冻土挖掘难度太大,工期和成本……”另一个工匠反驳。
“王姑娘说的用陶管嵌套的法子我觉得可行,虽然前期投入大点,但一劳永逸……”诸葛平试图调和。
皇甫辉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比起贵蒙部那里紧张的政治博弈和军事密谋,这里虽然也有争吵,却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建造,是为了创造,而不是毁灭。
王槿一抬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皇甫辉,愣了一下,脸上瞬间浮现出惊喜的神色,虽然很快被她压下,但那亮起的眼眸却瞒不了人。
“皇甫……大哥?你回来了?”她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诸葛平等人也注意到了皇甫辉,纷纷打招呼:“皇甫亲卫回来了!”
皇甫辉走进帐篷,笑着对众人抱拳:“刚回来。各位师傅,王姑娘,讨论什么呢这么热闹?”
诸葛平看他回来,高兴道:“皇甫亲卫回来得正好!快来帮忙参详参详这排水系统,争了半天了……”
皇甫辉凑到图纸前,听着众人的争论,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一旁的王槿。王槿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脸颊微红,低下头假装看图纸,嘴角却悄悄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第二天皇甫辉就扎进了匠作营,一边参与讨论,一边将贵蒙部之行的情况,特别是关于未来商贸需求、可能的人口流动等信息分享给诸葛平和王槿,让他们在设计时能更有针对性。
他发现,王槿不仅心思细腻,对数字和规划极其敏感,很多一点就通。
这期间,那五千精锐早已在李章的安排下,补充了草料物资,在一个凌晨,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大营,向着西北方向的集结点潜行而去。整个大营,知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
……
贵蒙部营地,气氛日益紧张而隆重。
金方继位大汗的典礼日子越来越近。
营地中央开始搭建一座高大的木台,四处悬挂起新的旗帜。各部落头人带来的战士加强了巡逻,气氛外松内紧,防备着任何可能的袭击。
周兴礼、陶玖、段渊等人依照袁弼的指令,每日频繁露面,与各路头人饮酒会谈,表现得一切如常,仿佛只是在等待一场重要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