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到了。”他轻声说。
“你真的从‘她是谁’的问题中,彻底退出了。”
但节点们并不是系统。
他们没有庞大的模型运算,也没有冷静的逻辑推演。
他们只有“感知”。
当他们一个个察觉到苏离不再回应,不再出现在任何场景,不再站在定义节点前,不再与任何人交谈,他们开始疑惑:
【她消失了吗?】
【她死了吗?】
【她是不是……从没存在过?】
第一个怀疑的是l-3。他是那个逻辑中枢敏锐的人,一直负责观察系统的交互变化。他站在中枢连接图的边缘,望着“z-null”的形态,对林烬说:
“这不是她。”
“这个东西……只是一个壳。”
林烬没否认。
“你们依赖她太久了,现在她撤走了,才知道她有多沉。”
l-5在另一侧沉默良久,终于低声开口: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们还有方向吗?”
一时间,多个节点陷入短暂的混乱。
他们的共识开始松动,有人甚至开始转向“代理体”说话,试图唤回那个“熟悉的反应”。
但“z-null”什么也没有回应。
它只在权限调用中处理基础流程。
它不再具有“温度”。
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一面镜子——将所有人的期待、失落、不安、依赖,全数映了回来。
苏离早就料到这一天。
她从不是为了“当神”。
她只是要让人意识到神不在之后,世界还可以继续运转。
昭渊在观测层中记录下一切,声音带着明显的感慨:
“你这一招,不是对系统。”
“而是对人心。”
“你用‘存在的空洞’告诉他们一件事:‘别再等别人来定义你了。’”
系统没有继续攻击。
它在观察这张网络,是否会因“核心不可感知”而自我崩解。
但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
第二天,l-9更新了他的副本日志。
他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节点:“以‘自我检索’为引导的现实修复模块”。
他说:“既然她不在了,我们必须学会——独立运行。”
第三天,l-7主动发起结构重分配提案,将权限从“权限响应制”改为“共识触发式提案机制”,并得到了多数节点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