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抚额叹息,未料朱雄英病愈后,又遇此难题。
“爱卿,稍等片刻。”
“妹子,来一下。”
朱元璋拉着马皇后的手,神秘地将她拉到一旁,留下叶轩一脸困惑。
叶轩望着神秘的朱元璋,不禁嘀咕:朱元璋究竟在搞什么鬼?他能离开吗?
朱雄英状况已有改善,他便无意久留。
“重八,你这是在做什么?”马皇后见朱元璋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这样幼稚的举动,她已多年未见,一时觉得颇为有趣。
朱元璋搓着手,憨厚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扰:“妹子,叶轩治好了咱们的乖孙,你说咱们该赏他些什么?”
马皇后正要开口建议,却被朱元璋抢先一步:“哎呀,我这脑子,一时糊涂了。这有什么好烦恼的。”说着,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头。
不等马皇后反应,朱元璋便大步走到叶轩面前,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爱卿,你此次救治皇长孙有功,朕重重有赏!”
叶轩心中生出一丝好奇,朱元璋究竟会赏赐自己什么?不会像前几次那样,随便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打发自己吧?以朱元璋的吝啬性格,叶轩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小。
在叶轩好奇的目光中,朱元璋继续说道:“朕赏赐你一道丹书铁券。”
叶轩听到这个赏赐,嘴角不禁微微抽搐。丹书铁券?这东西不是满大街都是吗?他记得,历史上朱元璋曾发出过三十四张丹书铁券。这丹书铁券不过是一块铁板上用朱砂写上内容,功臣可凭此获得优待,甚至免除一次死罪。但这东西起源于汉朝,最初只是相当于加官进爵封侯的凭证,类似于今日的荣誉证书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丹书铁券上的誓词日渐增多,涵盖面愈发广泛。
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增添了赦免死罪的功能,自此被世人称为“免死金牌”。历朝皇帝多会赐予功臣丹书铁券,以示殊荣。然而,真正动用其免死特权的寥寥无几。拥有丹书铁券的家族,往往权势显赫,一般罪行皆可暗中摆平,无需动用免死金牌。但一旦涉及谋反等大罪,丹书铁券便失去了效用。因此,多数情况下,丹书铁券更像是一张荣誉证明,更多用于炫耀,实则用途有限。
尤其在明朝,丹书铁券几乎成了催命符。朱元璋曾颁发三十枚丹书铁券给开国功臣,但这些功臣最终皆惨死于他手。丹书铁券虽号称免死,但解释权完全掌握在朱元璋手中。他若欲置人于死地,只需随意扣上谋反罪名,便可超出免死范围,丹书铁券根本无法庇护。
朱元璋赐予叶轩丹书铁券后,又特许他七日休假。叶轩对此颇感安慰,认为奖励尚可。尽管丹书铁券不能直接免死,但只要未犯死罪,多少能抵些罪过。他目前官职不高,权力有限,但有丹书铁券在手,也算有所依靠。加之七日休假,叶轩颇为满意,觉得奖励虽不足,休假来补,七日假期已是难得的美事。
叶轩离去之后。
马皇后语气中带着责备,道:“重八,你糊涂了!”
“叶轩才华横溢,智谋过人,曾多次为我们出谋划策,还救过雄英,为何不委以重任?”
“却让他一直屈居礼部郎中之位?”
“这不是白白浪费了他的才能吗?”
朱雄英身体无恙,朱元璋心情甚佳,他笑着捋了捋胡须,道:“妹子,这事儿你就不懂了。”
“虽然管理后宫你比我强,但朝廷之事,你还不太明白。”
马皇后闻言无语。
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重八,别拐弯抹角了。”
“到底为何,你不重用他?”
朱元璋解释道:“妹子,不是我不想提拔叶轩。”
“而是提拔他,反而是在害他。”
“害他?”
马皇后愈发不解。
提拔叶轩,不应该是对他有利吗?
怎会成了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