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稻穗上,每一粒稻谷都有婴儿拳头般大小。
隔得老远,米尘就能闻到稻谷特有的清香。
“米院士,这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暂时命名为为‘巨粒12号’。”
“目前成功培育的,就只有眼前的这六株样品。”
“不过有了它们,相信量产将会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它的产量和抗逆性都远超传统水稻。”
研究员满脸自豪地介绍着。
“单株水稻的产量,预计能达到50斤以上,亩产的话,平老说至少能达到十万斤。”
其实即便没有他的介绍,米尘也能一眼看出这款新型水稻的产量,在不久得将来,会疯狂到何种地步。
废话,每一颗稻谷的重量,估计都得有上百克了吧,产量能低到哪儿去?
不过亩产十万斤。
嘶……
米尘听了也不由的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跟当年谎报虚报不同,这次的产量,可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放在面前的。
看以后谁还敢说自己为了减肥,一顿饭只吃几粒米这种话。
呵呵,‘巨粒12号’了解一下。
丫的,撑不死他!
“平老呢?怎么没看见他人?”
“平老昨天傍晚就被人接去京都了,那位亲自邀请的。”
“不过他临走前特地交待,他今天就会赶回来,希望您在研究所等等他。”
“嗯。”
米尘矮身来到那株水稻让蹲下,拍拍犹如小树枝干的稻茎。
头顶上,人造太阳照射下的稻叶投下一大片阴影,把他整个人都遮挡了起来。
这一刻,理想照进现实。
禾下好乘凉这个词,彻底具象化了。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它对大夏的意义,甚至远超过某种武器的成功研发。
不知不觉间,米尘竟是有些痴了。
自己只是提供了重新编辑重组水稻内部基因的思路,没想到竟然真的被平老他们这群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给弄出实物来了。
当然这中的得益于近几年,大夏对生物基因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无数次的突破。
不然光有方向,却没有实现的方法,那一切最终也都是徒劳的。
民以食为天,足够的食物,是人口增长最基础的条件。
而‘巨粒12号’,就像是一块敲门砖,轻轻叩开了这扇高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