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音乐声对他们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其中一个胆子最大的、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犹豫了一下,还是再次探出了头。
她的目光,越过那些可怕的机器人,落在了那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小的音乐盒上。
她的眼睛,瞬间亮了。
“叮咚……叮咚……”
音乐还在继续。
小女孩的脸上,慢慢地,绽放出了一个笑容。
一个纯真的、不含任何杂质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紧接着,她发出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咯咯咯……”
这笑声,就像一道刺破乌云的阳光,瞬间穿透了这间屋子里所有的压抑和冰冷。
也就在这一刻。
那台为首的执法机器人,其庞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捕捉到了这一幕。
它的高级传感器,精准地识别出了小女孩的面部表情。
【识别到目标:人类幼崽。】
【识别到表情:微笑。】
【识别到声音:笑声。】
【情绪判定:正面。等级:高。】
一个前所未有的数据冲突,在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器里,爆发了。
它的数据库里,储存着数以亿计的关于“违法行为”的案例。
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伴随着反抗、恐惧、愤怒、麻木等负面情绪数据。
但这一次,截然不同。
【事件:A级资源浪费罪。】
【关联情绪:恐惧(来自伊凡·格雷)。】
【事件:妨碍执法罪。】
【关联情绪:冷静(来自G7-Z-Alpha-001)。】
【外部环境因素:未知旋律。】
【外部环境因素:人类幼崽的‘高等级正面情绪’。】
庞大的数据流,在AI的底层逻辑里疯狂交错。
一个无法被量化的问题,摆在了它的面前。
为什么,一次明确的“违法执法”现场,会产生“高等级的正面情绪”?
“正面情绪”是否应该被纳入执法的考量范围?
如果是,其权重应该是多少?
系统的运算,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