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88集 毕业反馈学员治重症获百姓赞誉(第2页)

第888集 毕业反馈学员治重症获百姓赞誉(第2页)

“今日先服药,明日若胸痛未减,再扎一次内关穴,这次深度加一分,刺激强些。”素问说完,又叮嘱张老栓的家人,“服药后让他少动,多喝些温水,饮食要清淡,别吃油腻的。”

张家人连连点头,眼里满是感激。张老栓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素问和李默磕了个头:“多谢二位大夫!要是能治好我爹,我们全家都记着你们的恩情!”

“快起来,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素问扶起他,又对李默说,“你这几日的医案我都看了,辨证很准,就是在用药上还不够果断。以后遇到这类重症,只要诊断清楚,就大胆用药,有什么问题随时传信给我。”

李默重重地点头,眼里满是坚定。

接下来的几日,素问在成纪县待了下来,跟着李默出诊。她发现李默不仅将学堂里教的医术学扎实了,还结合当地的情况做了些调整——成纪县多山地,百姓常上山劳作,易受风寒,他便在药方里加些驱寒的药材;当地粮食匮乏,百姓多营养不良,他就免费给贫困人家送些补气血的药膏。

这日清晨,李默正要去给张老栓复诊,刚出门就见一群百姓抬着一块牌匾走过来,牌匾上“济世仁心”四个大字漆得鲜红,在晨光下格外耀眼。为首的正是张老栓的儿子,他手里还提着一篮鸡蛋,笑着说:“李大夫,我爹能下床走路了!这是我们全县百姓凑钱做的牌匾,谢谢您救了我爹,还救了这么多乡亲!”

李默愣在原地,眼眶瞬间红了。他转头看向一旁的素问,见她正微笑着点头,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当初他还是个连草药都认不全的穷小子,若不是素问先生开办学堂,教他医术,他现在还在山里砍柴度日,哪能有今日被百姓如此敬重的时刻。

“这牌匾,我不能收。”李默定了定神,对着百姓们拱手,“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真正该谢的是我的先生,是济世医馆给了我学医的机会。而且,治病救人不是为了求回报,只要大家都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好。”

百姓们听了,更是敬佩,纷纷夸赞李默医德高尚。素问走上前,对百姓们说:“李默是我们济世学堂的骄傲,他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对百姓的心意。这牌匾,你们要是真想送,就送给他的医馆吧,也算是对他的鼓励。”

百姓们齐声应好,簇拥着李默往他的医馆走去。阳光洒在人群身上,暖洋洋的,李默走在中间,看着身边百姓的笑脸,忽然明白了素问先生常说的“医者仁心”——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摆脱病痛,能笑着活下去。

几日后,素问和秦斩准备回咸阳。李默送他们到城门口,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医案,递给素问:“先生,这是我这三个月的医案,里面有几桩疑难病症,我都记下来了,您回去帮我看看,哪里做得不好,再指点我。”

“好。”素问接过医案,心里满是欣慰。她看着眼前的李默,又想起其他毕业的学员——在邯郸的王二丫,如今已能治好小儿惊厥;在太原的赵磊,用针灸治好了不少风湿病人;在洛阳的陈生,还开了家小医馆,免费给穷人看病。

这些学员,就像一颗颗种子,撒在大秦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用学到的医术救治百姓。而这,正是她和秦斩当初开办济世学堂的初衷——不仅要传承扁鹊的遗志,更要让医术普及开来,让大秦的百姓都能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回去吧,好好治病,照顾好百姓。”素问拍了拍李默的肩膀,翻身上马。

秦斩勒住马缰绳,回头看了一眼成纪县城,又看了看身边的素问,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他杀敌是为了守护大秦的安宁,而素问行医,是为了守护百姓的健康。他们走的路不同,却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大秦越来越好。

马蹄声渐远,李默站在城门口,望着素问和秦斩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他握紧手里的药箱,转身往医馆走去。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坚守初心,就一定能走得更远,不辜负先生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咸阳城的济世医馆里,素问刚回来,就见药童拿着一封信跑过来:“先生,邯郸来的信,是王二丫姑娘写的!”

素问拆开信,里面字迹娟秀,写着王二丫近日治好的一个疑难病症——一个五岁的孩童,患了“慢惊风”,多方医治无效,她用学堂教的“醒脾养儿汤”,再配合针灸,半个月就治好了。信的末尾,王二丫还写着:“先生,我现在能治好更多孩子了,您放心,我会一直留在邯郸,做百姓的好大夫。”

素问把信递给秦斩,笑着说:“你看,我们的学员,都长大了。”

秦斩接过信,看了一眼,伸手揽过素问的肩:“以后会有更多人长大,大秦的医道,会越来越好。”

窗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医馆的庭院里,薄荷和艾草的香气随风飘散。远处传来百姓的欢声笑语,那是对医者的感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素问靠在秦斩身边,望着远方,心里忽然无比笃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这“毕业反馈”,不过是大秦医道传承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书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