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知道自己跑不掉了。他猛地从怀中掏出火折子,就要点燃羊皮地图。可一支箭破空而来,精准地射穿了他的手腕。
火把凑近,露出了冒顿冷峻的脸。他捡起掉在地上的羊皮地图,缓缓展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秦国人的细作,果然无处不在。”
阿木咬着牙,鲜血从嘴角溢出:“你们这些蛮夷……永远也打不过大秦的军队!”
冒顿没有再说话,只是挥了挥手。刀光闪过,阿木的头颅滚落在草地上,眼睛还圆睁着,望向南方的方向。
五、临危受命
咸阳宫的朝会上,嬴政将李信的加急奏报狠狠摔在案几上:“废物!连个细作都保不住!现在好了,匈奴联军的动向全暴露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大臣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出声。
就在这时,蒙恬上前一步:“陛下息怒。臣愿领兵北上,抵御匈奴联军。”
嬴政看向蒙恬,眼神缓和了些许:“你有把握?”
“有。”蒙恬斩钉截铁地说,“匈奴联军看似势大,实则各部心思不一。只要我们能击溃其中一部,其余各部必然作鸟兽散。”
“好!”嬴政站起身,“朕给你八万精兵,再调三万材官(秦军的弩兵部队)归你调遣。务必守住北境,不许一个胡骑越过长城!”
“臣遵旨!”蒙恬躬身领命。
散朝后,蒙恬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李信在咸阳的府邸。李信的弟弟李由正在收拾行装,见到蒙恬,连忙行礼:“蒙将军。”
“令兄在北境还好吗?”蒙恬问道。
“家兄一切安好,只是担心北境战事。”李由叹了口气,“家兄说,匈奴联军虽强,但内部矛盾重重,只要策略得当,未必不能破。”
蒙恬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告诉令兄,我三日后便率军北上,到时候还需你我两军配合。”
“将军放心,家兄定会全力配合。”
六、长城备战
三天后,蒙恬率领八万秦军抵达上郡。李信早已在长城上等候。两人在烽火台上相视一笑,五年未见,彼此都添了些风霜。
“蒙将军,你可算来了。”李信递过一杯热茶,“匈奴联军已经在长城外五十里扎营,看样子随时可能进攻。”
蒙恬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望着关外的草原:“我带来了三万材官,都配备了新制的大黄弩。只要他们敢来,就让他们尝尝秦弩的厉害。”
“光靠弩箭恐怕不够。”李信皱眉道,“匈奴人的骑兵机动性太强,要是他们分散袭扰,我们很难应对。”
蒙恬点点头:“我已有对策。你率部坚守长城主防线,我带五千轻骑绕到敌后,袭扰他们的粮草辎重。只要断了他们的补给,不出半月,联军自会溃散。”
李信眼睛一亮:“好计!只是将军带五千人太少,要不要再多派些兵力?”
“不必。”蒙恬笑道,“兵在精不在多。我带的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对付那些游牧部族绰绰有余。”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直到夕阳西下才各自散去。李信站在长城上,看着蒙恬的军队消失在暮色中,握紧了手中的剑。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北境的安危,更关乎大秦的国运。
七、初战告捷
次日清晨,匈奴联军果然发起了进攻。十万骑兵如潮水般涌向长城,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冒顿站在高坡上,冷笑着看着自己的军队。在他看来,这道看似坚固的城墙,很快就会被踏平。
可他没料到,等待他们的是秦军的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