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系统觉醒与军工破局
核心冲突:现代军工工程师魂穿战国末期,觉醒「耕战系统」,获秦朝弩机改良图纸。
系统提供模块化图纸(望山刻度化、青铜含锡量配比、复合弓弦工艺),附带标准化生产流程。
-
历史切口:以长平之战后秦军弩机损耗为背景,主角在咸阳城郊发现废弃窑洞,借「避祸流民」身份秘密筹备工坊。
-
技术亮点:
-
改良「望山」(瞄准器):刻划密位标尺,提升远程命中率30%;
-
优化「悬刀」(扳机):采用曲面力学设计,降低发射力至80斤(原版120斤);
-
推行「部件编号制」:弩臂、弩机、箭矢均刻唯一标识,便于组装维护。
第二章:耕战工坊的暗线布局
工坊建设:以「耕战」为名,实则构建古代军工产业链。
-
选址智慧:
-
依托咸阳北塬窑洞群,开凿三层地下空间(上层储粮、中层工坊、下层弹药库);
-
地表伪装为「屯田农庄」,设晒谷场掩盖通风口,水渠引入渭水冷却锻造炉。
-
人力控制:
-
招募刑徒、流民为工匠,以「治铁秘术」为由实施半军事化管理;
-
关键岗位(如弩机组装)选用聋哑人,通过手势和图纸传递指令;
-
设立「工师监工制」:每十人设一监工,签署连坐保密契约。
-
物资循环:
-
原料端:以「农具铸造」名义从蜀郡采购精铁,用陈仓道秘密运输;
-
产能规划:初期日产弩机20具,三个月后扩至50具,配套箭矢每日20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