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上善若水,寻安 > 第171章 茉莉雪梨饮(第1页)

第171章 茉莉雪梨饮(第1页)

成都的六月,热浪裹挟着湿气扑面而来。药膳馆的吊扇转得呼呼作响,却驱散不了空气中的黏腻。我擦着额头的汗水,看着柜台前排队的人群——都是冲着"消暑特饮"来的老顾客。

"程大夫,今年还做酸梅汤吗?"张老先生摇着蒲扇,衣领已经被汗水浸透。

我摇摇头:"您血糖高,酸梅汤太甜。今年准备了新方子。"

后院里,程明正把一筐雪梨搬进阴凉处。这些产自龙泉驿的早熟雪梨,表皮还带着晨露的湿润,在阳光下泛着翡翠般的光泽。

"爸,按您要求,全部是六月雪品种。"程明拿起一个梨在手中掂量,"果肉细嫩,汁水足,就是皮厚了点。"

"厚皮才好。"我接过梨子,指甲轻轻划过表皮,"《本草备目》说梨皮清心,梨肉润肺。消暑饮品,皮才是精华。"

郑淮安抱着一筐茉莉花进来,清香顿时盈满院落。这是每天清晨从郊区花圃现摘的,花苞饱满如玉,还带着枝头的露水。

"老郑,花摘得太开了。"我捡起一朵半开的茉莉,"要这种将开未开的状态,香气最内敛。"

程明架好摄像机,准备记录新饮品的制作过程。自从茯苓山药糕的视频走红后,药膳馆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暴涨,每天都有网友催更。

"今天做什么?"他调整着镜头焦距。

"茉莉雪梨饮。"我取出师父留下的紫砂壶,"专治暑热伤津,心烦气躁。"

制作从雪梨处理开始。传统做法是去皮榨汁,但我特意保留果皮,只削去表面蜡质。程明把梨肉切成薄片,我则将梨皮切成细丝,二者分别盛放。

"这有什么讲究?"程明给特写镜头。

"梨肉甘寒,直接榨汁太伤脾胃。"我点燃酒精炉,"梨皮先炒制,去其寒性,存其清润。"

紫砂锅微微发热时,倒入梨皮丝慢火翻炒。渐渐地,梨皮渗出晶莹的汁液,香气也从青涩转为醇厚。待水分收干,梨皮丝变得透明如琥珀,这时才加入梨肉片和少量冰糖。

"为什么不直接用冰糖炒?"程明凑近拍摄糖色变化。

"冰糖性凉,高温会破坏结构。"我用竹铲翻动着梨肉,"现在加糖,正好与梨汁融合形成保护层,减少维生素c流失。"

厨房里弥漫着甜香,前厅的顾客已经伸长脖子张望。张老先生忍不住溜进后院:"程大夫,这味儿勾得人口水直流啊!"

"再等等。"我笑着往锅里注入山泉水,"好汤不怕熬。"

当水第一次翻起鱼眼泡时,撒入茉莉花。雪白的花瓣在琥珀色的汤汁中舒展,香气层次顿时丰富起来——梨的甜润为底,茉莉的清雅在上,中间还萦绕着微妙的焦糖气息。

"关火,焖十分钟。"我盖上紫砂锅盖,"让花香与梨汁充分对话。"

等待的间隙,程明检查着拍摄素材:"爸,观众肯定要问具体比例。"

"梨一斤,花三钱,水两升,糖一两。"我擦着灶台,"但要根据时令调整。盛夏茉莉香气浓,可减半钱;梨若不够熟,需加半两陈皮提味。"

郑淮安突然从药柜那边喊:"老程,你来看这个!"

他手里捧着一本发黄的线装书,是师父留下的《夏时饮膳》。翻开的那页正记载着"茉莉梨汤",旁边还有铅笔批注:"甲午年大暑,添竹叶三片,效佳。"

"竹叶?"程明好奇地凑过来,"现在加吗?"

我摇摇头:"师父那年遇旱,暑气极盛。今年湿度大,加竹叶恐伤脾阳。"

时间到,揭开锅盖的瞬间,整个院子都安静了。汤汁呈现出罕见的金琥珀色,梨片晶莹剔透,茉莉花悬浮其间,宛如一幅水墨画。

"太美了!"程明调整光圈,"这色泽根本不用滤镜。"

我舀出少许品尝。梨汁的甜润中带着微微焦香,茉莉的芬芳在舌尖绽放,后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清爽苦味——正是梨皮的功效。

"怎么样?"张老先生迫不及待地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