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
"我查过天文资料,那个排列与公元763年观测到的超新星位置吻合!"郑淮安激动地说,"如果天铁真的来自陨石,那次超新星爆发可能携带了特殊元素到地球!"
这个猜想太震撼。我们立即联系了国家天文台,请求查询历史记录。三天后,天文学家确认:公元763年,中国、阿拉伯和欧洲的天文记录都记载了一次异常明亮的"客星",位置恰好在天鹰座——与铜碑星图一致!
"这不可能是巧合。"赵院士在联席会议上指出,"古代药师可能注意到了陨石的特殊性,并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
军方项目迅速启动,代号"天鹰"。我们负责提供"天铁"的原始样本和历史数据,物理学家们则负责量子效应研究。为安全起见,铜铲和所有"天铁"样本被转移到高度戒备的实验室。
项目启动一周后,程明的蜜罐系统终于钓到了"大鱼"。凌晨两点,警报再次响起,这次网安中心成功锁定了攻击源——上海浦东的一栋写字楼。
"那里是麦克斯韦数据公司的办公室,"网安警察查看工商资料后告诉我们,"表面做大数据分析,实际。。。"
"是陈志明的掩护机构。"程明调出一张照片,监控拍到陈志明上周出入该大楼。
警方突袭行动收获颇丰:不仅抓获了正在操作的黑客,还查获了大量针对我们研究的监控资料,包括实验室平面图和人员行程表。
"这已经超出商业间谍范畴了。"办案警官严肃地说,"他们连你家保姆的买菜路线都记录。"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份加密文件被破解后,显示"香巴拉生物科技"与某国军方实验室有资金往来,研究方向正是"特殊材料在生武防护中的应用"。
"所以陈志明背后是国家力量?"郑淮安倒吸一口冷气。
"至少是军方背景的私人企业。"警官谨慎地回答,"案件已升级为危害国家安全,将由专案组接手。"
随着调查深入,彼得罗娃的行踪也被锁定——她三天前从尼泊尔入境西藏,目前下落不明。边境考古队随即加强了安保,周教授发来信息说已发现更多制药遗迹,但详情不便在通讯中透露。
军方项目进展神速。两周后,林大校带来一个惊人消息:基于"天铁"纳米结构研发的新型防护涂层,在模拟太空辐射测试中表现优异,性能超过现有材料30%。
"程教授,"他难掩兴奋,"您的研究可能改变航天材料格局!"
庆功宴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被赵院士引荐给我:"这位是钱院士,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泰斗。"
钱院士握住我的手:"年轻人,你们发现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态,可能是量子计算机突破的关键!"
我一时语塞。师父传给我的铜铲,竟在千年后与现代量子科技产生交集?这远超我最疯狂的想象。
庆功宴后,程明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帕拉塞尔苏斯笔记的边角处,画着一个类似量子比特的符号,旁边标注"医者之眼"。
"爸,这太诡异了。"程明将符号扫描放大,"16世纪的人怎么可能知道量子比特?"
"也许只是巧合。"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如果古代药师真的发现了某种量子效应。。。
第二天,一个更震撼的消息传来:警方在审讯黑客时,嫌疑人突然供出陈志明与一起国际文物走私案有关。调查发现,过去五年,至少有十二件与"天铁"相似的古代药具从各国博物馆神秘失踪!
"他们一直在收集天铁样本,"郑淮安分析警方提供的清单,"俄罗斯、印度、伊朗。。。全是历史上医药文明发达的地区。"
线索逐渐清晰:陈志明背后的势力可能在尝试复原完整的"天铁"技术,不仅为了医药应用,更看重其潜在的军事价值。
这一发现让军方更加重视"天鹰"项目。林大校带来上级指示:加快研究进度,尽快申请国际专利,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和反间谍措施。
压力之下,我的偏头痛又犯了。程明劝我休息几天,但边境考古队的新发现让我无法安心——周教授发来加密邮件,称在遗址下层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制药实验室",墙壁上刻满了与量子效应相似的图案。
"这不科学。。。"郑淮安看着照片喃喃自语,"除非古人真的掌握了某种观测量子现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