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铜铲是我们的!西藏的发现也是我们的!"程明激动地说。
"法律讲究证据链。"律师耐心解释,"你们有完整的实验记录吗?每一步都有签名见证吗?"
我和郑淮安对视一眼——在高原上的探索,哪顾得上这些形式?
第二天,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学校科研处通知我们,接到匿名举报,称我们在西藏"非法采集濒危物种",要求暂停相关研究接受调查。
"是陈志明干的。"郑淮安咬牙切齿,"他拿不到铜铲,就想拖垮我们的研究!"
研究被迫中断,团队士气低落。周末,我独自在药膳馆后院整理资料,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程先生,"一个带着德语口音的女声说,"我是艾琳娜·冯·霍恩海姆,阿尔伯特的孙女。爷爷让我务必联系您。"
"你爷爷在哪?"我立刻警觉起来,"为什么突然。。。"
"他被软禁在公司总部。"艾琳娜压低声音,"董事会趁他出差时通过决议,与诺华合作。爷爷反对,就被保护起来了。"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因为爷爷说,只有您能完成四器研究。"她语速很快,"还有,小心陈志明,他不是诺华的人,而是医药联盟的代理人。"
电话突然中断,再回拨已是空号。我坐在原地,思绪纷乱。"医药联盟"——这个由跨国制药巨头组成的非正式组织,以垄断关键技术着称,手段狠辣。
周一早晨,一个快递包裹神秘地出现在实验室门口,收件人是我。拆开后,里面是一把精致的铜制小刀,刀柄刻着帕拉塞尔苏斯的标志,还有一张字条:
"真品银刀已毁,此仿品含原配方金属。愿助君完成四器研究。——a"
是冯·霍恩海姆!他冒险送来了第二件仿制器具!
我们重新设计实验,这次格外小心。所有步骤双人操作,全程录像,数据实时备份到学校加密服务器。铜刀加入后,实验结果更加惊人——催化效率提高了近50%,且产生了另一种新化合物。
"程远,"郑淮安盯着最新数据,"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四件器具的金属配方是一个完整的催化系统,各自负责反应链的不同环节。。。"
"就像现代工厂的流水线!"程明接口道。
"没错!"郑淮安兴奋地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铜铲启动反应,银刀切断特定键,铜钵重组结构,水晶棒稳定产物。。。古人用金属催化实现了现代化学工程的效果!"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但如何保护它?在律师建议下,我们决定分开发表——先公布基础发现,保留核心工艺。
《自然-化学》以最快速度接受了我们的论文《古代药具中的多金属催化系统》。文章只论述了铜铲和铜刀的基本催化原理,没有涉及完整配方和工艺。
论文上线当天,国际学术界震动。多家媒体用"古代纳米技术超前千年的化学工程"等标题报道。学校科研处立刻撤销了对我们的调查,校长亲自打来祝贺电话。
但风暴才刚刚开始。
论文发表第三天,陈志明带着诺华的法律团队来到学校,声称我们"侵犯了帕拉制药的专利权",要求停止研究并交出所有数据。
会议室里,陈志明西装笔挺,笑容虚伪:"程先生,何必闹得这么僵?诺华愿意以合理价格收购您的铜铲和相关研究。"
"多少钱也买不走师父的传承。"我平静地说。
"您误会了。"他推过一份文件,"我们只是想合作。看,这是冯·霍恩海姆博士亲笔签署的授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