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也坐了起来:"这正是药膳的生命力所在。爸,您知道吗?app后台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不是那些经典名方,而是如何根据当地食材调整配方的教程视频。"
我沉默良久,突然说:"明儿,我想改一下后天的报告内容。"
"啊?"程明一愣,"可是ppt都准备好了。。。"
"不是要改主题,"我摇头,"是想加些内容。师父当年教我的一句话,我从前以为懂了,今天才真正明白。"
"什么话?"
"『药无高下,效者为珍;膳无贵贱,适口为佳』。"
程明眼睛一亮:"我明白了!您是想说,药膳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翻译和复制,而是本土化的创新?"
我点点头,望向窗外的异国夜色。师父,您看到了吗?您传下来的药膳之道,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开出不一样的花。
第二天一早,程明就匆匆出门去会场做最后准备。我独自在酒店餐厅吃早餐,面对琳琅满目的欧式餐点,却没什么胃口。服务员贴心地端来一碗燕麦粥,我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布袋,撒了点茯苓粉进去。
"程远?真的是你!"
一个熟悉的中文声音从身后传来。我手一抖,茯苓粉撒多了。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那声音在二十年前的学术论战中,我听了太多次。
郑淮安穿着一丝不苟的中山装,站在我桌前,花白的眉毛高高扬起:"听说你要来讲创新?这么多年,终于承认自己当年错了?"
我放下勺子,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郑兄,别来无恙啊。看来你还在坚持刻舟求剑那一套?"
郑淮安哼了一声,自顾自地在我对面坐下:"药膳是老祖宗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岂能随意更改?你那些创新,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我正要反驳,突然瞥见他手腕上戴着的智能手表,忍不住笑了:"郑兄,你这手表挺新潮啊,怎么不用日晷计时?老祖宗的东西,岂能随意更改?"
郑淮安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正要发作,服务员端上了他的早餐——一杯咖啡和一个牛角面包。
"哟,"我挑眉,"郑兄什么时候改喝咖啡了?不是说要守正吗?茶才是国饮啊。"
郑淮安气得胡子直抖:"程远!你。。。你。。。"
"两位老师,早啊!"
一个清脆的女声打断了我们的剑拔弩张。转头看去,是个二十出头的中国女孩,背着双肩包,笑容灿烂。
"我是会务组的小林,"她礼貌地说,"莫里斯先生让我通知二位,今天下午的论坛提前到两点开始。还有。。。"她犹豫了一下,"他特别叮嘱,希望二位能和平共处,毕竟这是国际会议。。。"
我和郑淮安对视一眼,同时哼了一声,别过头去。
小林尴尬地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两个文件夹:"这是最新的会议手册,里面有调整后的议程。程老师,您的演讲在下午三点;郑老师,您的在三点半。"
我翻开手册,愣住了。议程表上清清楚楚写着:
15:00-15:30
程远(中国):《药膳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创新》
15:30-16:00
郑淮安(中国):《传统药膳的守正与传承》
16:00-17:00
圆桌讨论:传统的未来——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主持:莫里斯;嘉宾:程远、郑淮安、姆瓦纳、阿尤什、安娜)
这个狡猾的法国老头!我暗骂一声,他分明是故意把我们俩凑在一起!
郑淮安显然也看出了门道,冷笑一声:"程远,这么多年,你还是喜欢出风头。我倒要看看,你的创新能讲出什么花样来。"
我合上手册,平静地说:"郑兄,下午见分晓吧。不过容我提醒一句——"我指了指他的咖啡杯,"咖啡喝多了伤胃,要不要来点我特制的养胃茶?"
郑淮安气得拂袖而去,留下我和一脸茫然的小林。
"程老师。。。"小林小心翼翼地问,"您和郑老师。。。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我摇摇头,喝了口已经凉掉的燕麦粥:"不是误会,是理念不同。不过。。。"我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也许我们都没错,也都不全对。"
师父当年的话又浮现在耳边:『药无高下,效者为珍;膳无贵贱,适口为佳』。或许,药膳之道的真谛,本就不在守旧或创新,而在于那份济世为怀的初心。
我放下勺子,做了一个决定——下午的演讲,我要讲些真正重要的东西,给郑淮安听,给各国同行听,也给远在青城山的师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