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上善若水,寻安 > 第139章 下山之志(第3页)

第139章 下山之志(第3页)

离开藏经阁,我去拜见了观主。老道长年近九旬,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听完我的来意,他闭目沉思片刻,忽然问道:"程远,你可知何为道?"

我恭敬回答:"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错。"观主睁开眼,目光如炬,"道在人间。饮食起居,皆是修行。你以药膳济世,何尝不是修道?"

我如醍醐灌顶,多年来对"出世"与"入世"的纠结豁然开朗。恭敬地行了大礼,我退出静室,心中已无挂碍。

回程时,我绕道去了山下的李家村。李婶是村里的老住户,多年来一直用我配的药酒缓解风湿痛。她家的小院种满了各色花草,一进门就闻到浓郁的草药香。

"程道长来啦!"李婶热情地迎出来,"上次的药酒真灵,我腿疼轻多了!"

我为她把了脉,又检查了关节情况:"这次换个方子,加些透骨草和红花,活血效果更好。"

配药时,李婶突然问:"听说您家明儿要去成都读书?"

"还没定呢。"我研磨着药材,"您听谁说的?"

"村里都传遍了。"李婶倒了杯自制的大麦茶给我,"镇上中学的王老师说的,说明儿是咱们青城山出的文曲星呢!"

我哑然失笑。儿子成绩虽好,但"文曲星"未免夸张。不过山里人朴实,对读书人总是格外敬重。

"若是明儿真去了成都,"李婶压低声音,"您和林娘子是不是也要跟去?"

我惊讶于消息传得如此之快,只得如实相告:"是有这个打算。想在城里开个小店,卖些药膳。"

"那敢情好!"李婶拍手道,"我侄女在成都开茶馆,回头介绍你们认识。城里人讲究养生,您的药膳准受欢迎!"

离开李婶家,我沿着溪流往回走。秋日的阳光洒在水面上,碎金般闪烁。这条溪流源自青城山巅,一路蜿蜒向下,最终汇入岷江,奔向更广阔的天地。我突然觉得,自己和这溪水何其相似——在山中沉淀多年,如今也该流向人间了。

回到家时,程明已经回来了,正帮着林素准备午饭。见我进门,他兴奋地跑过来:"爸!校长来电话说,成都七中愿意给我全额奖学金!"

我放下药篓,擦了擦手:"这是好事啊。"

"可是。。。"程明犹豫了一下,"如果我去成都,您和妈妈。。。"

林素从厨房探出头来:"傻孩子,我们正打算跟你一起下山呢!你爸要在成都开药膳馆。"

程明瞪大眼睛:"真的吗?那太好了!"他忽然想到什么,"可是。。。道观怎么办?药圃怎么办?"

"道观永远是我的根,随时可以回来。"我微笑着说,"至于药圃。。。有些草药可以移栽,有些则需要在城里重新培育。"

午饭时,我们热烈讨论着下山的计划。程明对成都了如指掌,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各个区域的特点:"宽窄巷子游客多,但租金贵;青羊区环境好,离七中也近。。。"

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我和林素相视一笑。这个决定,终究是做对了。

饭后,我独自来到药圃,一株一株地查看这些陪伴我多年的草药。有些可以带走,有些则必须留下。黄精和党参可以移栽,但那些野生移植的灵芝和首乌,恐怕难以适应城里的环境。

"爸。"程明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后,"这些。。。都带不走吗?"

我摇摇头:"药草如人,各有其性。有些适合山野,有些却能适应市井。"我指着一丛茂盛的薄荷,"像这种,在哪都能活。"

程明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株开花的菊花:"我会想念这里的。"

"我们也会。"我拍拍他的肩膀,"但人生就像熬药,火候到了,就该换种方式。青城山永远是我们的家,但世界那么大,也该去看看。"

夕阳西下,药草在余晖中摇曳。明天,我们将开始准备下山的行装。而今晚,我要在《青城药膳录》上记下新的篇章——关于如何在红尘中,继续我的药膳之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