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咱们先去找夫子。”
两人敲响了木门,里面传来一个女声:“谁啊,来了。”
“周大娘好,我是晏文的小姑,今天来有事找周夫子。”晏汐笑道。
“原来是小文的姑姑,快进来,可吃早食了?”
“吃过了,您不用忙。”
“谁来了?”
周夫子听见动静从桌案前抬起头来。
“周夫子,我是晏文小姑,今日过来是想和您说一声,下半年他就不过来了。”
“怎么回事,可是家里有什么困难?”
说到这周夫子停顿了下:“小文这孩子虽然调皮了些,但还算听话,平时课业也按时完成,要是好好学以后肯定能学的更好,你们要是想让这孩子退学是不是过早了?”
晏汐听到这话说的并没有生气,等周夫子说完才笑道:“夫子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们今天来给他办退学不是因为不学了,而是我们过几日就要离开这个地方,到时候小文自然是在那边学习。”
“你们要走?”
“是的,这段时间以来麻烦夫子了,这些礼物还请收下。”
晏汐招呼苏钰瑾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
一包糕点,一块五斤的肥肉加上晏汐自己卖的水果,有十斤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坛二斤的葡萄酒。
“你们太客气了,东西我就不收了,小文这孩子时不时也会给我们带些果干,那些就够了。”
“夫子别推辞了,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没花多少钱,您不嫌弃就是。”
“那就多谢晏姑娘,时辰不早了,我也要过去看看那帮小子,失陪了。”周夫子说着站起身来,朝两人拱拱手。
学堂里,不少小孩都知道晏文要走了,一个个围在他身边问东问西,还有两个眼圈泛红。
“真的啊,我小姑要成婚了,说是带我去京城读书,听说京城可大可大了。”
“哇,你小姑对你真好,我也想去京城。”
“我小姑当然好,你们想去也回去找你们小姑。”晏文炫耀道。
刚进门的夫子听到这话脚步一顿,心里那点不舍也散了。
他就是一个乡下老童生,怎么比得了京城的书院,小文那孩子有此姑姑也是幸事。
时间一晃到了七月三这天,村里来了十辆马车,车顶上还挂着一个苏字。
这是苏钰瑾派来接人的马车。
村里打算跟着去的人一共有六十四个,除了之前那四十二个青壮年外,村长一家还有周萍家和徐桂花两口子也要去。
晏薇和吴荷花晏汐之前已经送了信去,说是今日过来村里坐车,也不知现在到哪了。
“都收拾好了吗?大件的给你们小妹装起来,带些轻省的做做样子就是。”晏母看着几个儿子把粮食往马车上搬,连忙把人拉住。
“是啊大哥二哥,你们带些平时的东西就行,这些东西我等会就装起来,别人也不知道我们带了什么。”
“这几张桌子我也舍不得,都是上好的花梨木……”晏林摸着堂屋的桌子,一脸不舍。
“快点,老二再去地窖看看,可还有什么落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