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情景,跟着杨平的亲卫直接进去,把那两个准备点了灶房的丫鬟赶到一旁,三下五除二就把火给升起来了。
结果,杨平走上前,把锅盖抬起来一看,真是没眼看——锅里面什么都没有,这是准备干烧呀!
于是对着吕姝调侃了一句:“颍君,你准备炼钢吗?”
吕姝此时,羞得恨不得用脚趾头在地上抠出个三室一厅来。
就见旁边的亲卫拿着水瓢,从大缸里哗啦哗啦往锅里倒上两瓢水,还好,灶堂内火还没烧旺,这锅还没烧太热。
一通兵荒马乱之后,总算是把小米下锅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早上吃的小米,是杨平迎娶吕姝的时候,经过郾城县,那位叫程齐(75章)的老农递给他的,说道:
“这是老汉地里割下来的第一捆小米,送给都督做贺礼,都督莫要嫌弃。”
这一小袋子小米,杨平接下了,告诉他:“我新婚后第一顿饭肯定吃它。”
那老农脸上才露出如菊般绽放的笑容,对着旁边的乡亲们吹嘘道:“看看,我就说,都督会接我的贺礼吧,你们还不相信,我家的地是都督亲自指导种的。”
说回灶房里,煮上了粥,那肯定要再做主食吧。
鉴于吕布特别喜欢吃肉,杨平准备今天早上给他煎点馅饼,表达一下心意。
只是杨平刚围上围裙,拿起刀子,准备剁肉馅,他这个小院里请来的帮工厨娘就进来了,一把夺过杨平手上的菜刀:
“哎呀,都督,你怎么能干这营生呢?快些出去,快些出去吧。”
好吧,杨平治下没有奴婢,你即便是官员,想过得舒坦点,你只能花钱请人。
杨平这个院子里的厨娘、帮工,是齐峰帮忙给安排的,要么是团员的家属,要么是军官的家属,绝对的忠诚可靠。
而杨平和朱元璋一个习性,那就是别的人我可以不给你脸面,但是给我做饭的厨子,我必须得给足脸面。
原因嘛,就像朱元璋教训他儿子时一样:“给你做饭的,你不好好对待人家,人家给你做点小动作,你知道吗?你还有命吗?!”
所以,杨平的厨娘一发威,杨平立马就解了胸前的围布,表示:“虽然我很想给外舅做一顿早餐,但是我家厨娘嫌弃我的手艺。”
于是拉着吕姝,带着亲兵走出了他的大厨房。
这早上的一通闹腾才算是结束。
等杨平、吕姝略作收拾,再次下到一楼的客厅时,昨天晚上喝得趴下的吕布,倒是在王氏的提点之下,早早地起来了。
看着眼前对他行礼的一对儿女,吕布感觉:乃公这一辈子没儿子,有这么一个女婿也不错!
只是他的想法,也就仅存了不到两刻钟就没了。
齐峰给杨平雇佣的厨娘,手脚确实麻利——只是杨平给吕布夫妻见礼过后,一顿丰盛的早餐便端上了餐桌。
饭后,杨平请吕布、王氏来到二楼,这里,杨平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正式会客厅。
这一次,杨平不再客气,直接坐到了主座上,吕布、王氏坐在了侧位。
“外舅,今日中午,我这里将会召开一场高级会议,安排日后的新政权的施政,以及各项制度,外舅,您得参与。”
能参加高级会议,吕布当然是高兴的,满口乐呵呵地应了下来。
也仅仅是说话之间,杨平的亲卫便带来了4个身份特殊的人物。
这4人,年老稳重的有,年轻俊朗的也有,被亲卫带过来以后,齐齐对着杨平行礼:“见过都督,都督安好。”
杨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站到一边,对着王氏说道:“夫人。”
王氏一听杨平这称呼,就心里咯噔一下,毕竟称夫人而不称外姑,这就是要办公事了。
只听杨平面容带笑地说道:“此次我与颍君成婚,外舅在关中地区带兵,一切事宜皆由夫人操持。
如今婚礼圆满结束,皆夫人功劳,本都督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