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212章 心理战(第3页)

第212章 心理战(第3页)

“截至昨日,收到第五镇副总兵官何冬发来的战报:

护民军水军第三师已经沿着邗沟南下,在江东方面尚未做出反应之前,占领了大江南岸的秣陵(今南京市区),这等于是在江东背后狠狠插了一刀。

目前,护民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五镇,共计六万多主力,已经对在柴桑东边背靠鄱阳湖的周瑜所部,完成了战略包围。

孙策原本率领万余精锐,与会稽郡太守王朗率领的万余精锐,再加上一些地主豪强武装,共计三万多人,向鄱阳湖而来。

此时,很有可能会调转兵锋,去进攻占据大江南岸秣陵的水军第三师。

如此一来,江东之兵,就会被我军大迂回的作战战略分割,覆灭是迟早的事!”

最后,郭嘉将话题转向河北:“大汉天子刘协在六月底抵达邺城,七月初一改年号为建安。

明发诏令,号召大汉境内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共同起兵剿灭我太平民团。

还给出条件,允许大汉各地自行选举县、乡官吏,朝廷只任命州郡以上官吏,这实质上,已经和周朝的分封制差不多了。”

听了郭嘉的介绍,贾诩尚能猜到其中关键,段煨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按照郭嘉所说,江东目前集结的六万兵力,很快就会被聚集在长江沿岸的护民军消灭。

至此,如果关中的李傕、郭汜再率部投降,按照贾诩的设想去攻打凉州,那么这天下,除了黄河以北、以及西南方向的四川,其他地方就都归杨都督麾下的太平民团了!

那大汉天子在杨都督面前,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拨开迷雾,看清了杨都督的实力后,段煨对杨平的敬畏已深入骨髓。

说话间,杨平战车顶棚上挂着的铜铃被拉响,有士兵通过传声筒禀报:“都督,大河对岸,有一队骑兵正在过浮桥向西岸而来。”

杨平起身,郭嘉则像服务员一样,将车后部挂在车厢一侧的折叠梯固定好。

只见车厢后部的合金顶棚,直接像城门一样向两侧打开,杨平率先顺着车内的梯子爬了上去,其他人也纷纷好奇地跟着爬了上去。

上到车顶,众人看到,杨平的战车顶端最前方放着一个平放的大鼓,看那大鼓的架子,作战时应该是可以竖起来的。

让段煨等人更为惊讶的是,他们来的时候,战车顶端还看不到多余的物品,而此时,一个高度一丈多的了望塔(也可以说是指挥塔),通过铆钉固定在了车厢正中部

(这些都是由折叠的梯子拼接而成,行军状态时拆了放在车顶,作战状态时直接架起来,加上车体本身的高度,这就成了一个高度两丈的了望台。)

段煨等人上来时,杨平已经站在那个边长半丈的指挥台上,拿着单筒望远镜观察着滔滔黄河上的浮桥。

浦口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黄河在这一段河道比较开阔,河面也较为平缓,河中有泥沙冲积而成的河中岛,汉朝时有浮桥通过河中岛连接两岸。

(ps:蒲津渡搭建浮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据记载,秦昭襄王下令在蒲津渡修建浮桥,这是黄河最早架设桥梁的记载

此后,楚汉争雄、三国征战时期,蒲津渡浮桥均有被使用的记录

。)

段煨站在一丈高的车顶上,放眼四顾,才相信了贾诩说的“长安城的六百多精锐士兵。只是杨平所部的二线部队”这话——

此时他站在高处,周围平原一览无余,杨平的这些主力部队真不愧精锐之名:

就见最外层有一队队五十人的骑兵,全副武装地警戒着,丝毫没有段煨印象中西凉骑兵那种懒散。

而一百多辆战车,此时根据功能不同,有的前出列阵警戒,有的依托战车正在做饭,部署得井井有条。

更重要的是,段煨从来到杨平这里到现在不过两刻钟,一个边长一里多的营寨就已现出雏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