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从震荡雷的延时钮上松开,指节一寸寸蜷回掌心。她没再去看通风管上的划痕,而是将背脊缓缓贴紧墙面,一点一点把身体往上撑。膝盖打颤,小腿肌肉抽搐,但她还是站直了。
右眼视野里,阵图的磁感粉轮廓依旧清晰。七处节点连成星轨,中央凹槽空着。她盯着那道缝隙,舌尖抵住上颚,用力一咬。痛感炸开,脑中混沌被撕开一道口子。
她从战术袋侧夹层取出记录仪,调出刚才拍下的符文图像。屏幕微光映在她脸上,左眼瞳孔失焦,右眼却死死盯着画面边缘一道细小的裂纹。那不是腐蚀,是刻痕。她用拇指放大局部,再对比手臂上用鼻血写下的“容器”二字。笔画走向一致,转折角度相同。
她蹲下,指尖蘸着地上的血渍,在腐蚀层上画出阵法拓扑图。第一笔连通主节点,第二笔延伸至右下方分支。手抖得厉害,线条歪斜。她换左手继续,一笔一划,像在复刻某种仪式。
碎石从指缝滑落。她捡起另一块,更小,棱角分明。她把它轻轻放在阵图外圈某处凹陷点,盯着它不动。三秒后,石子边缘泛起一层极淡的蓝光,随即扩散成涟漪,呈螺旋状回流至起点。
她闭眼,呼吸放慢。大学物理课的记忆浮上来——量子场域中的能量回环模型。她曾用这个原理解释过粒子纠缠现象。现在,眼前这座阵法,正以相同方式运转。
她睁开眼,拾起第三块石头,扔向另一个节点。涟漪扩散方向变了,呈放射状逸散。她摇头,否定了共振假说。再试一次,换左侧节点。这次,涟漪再次回流,但速度慢了近半。
她终于明白:不是所有节点都能形成闭环。只有特定组合才能触发能量回环。七处节点中,五处为主动点,两处为调节阀。它们的位置并非随意分布,而是依照某种频率排列。
她摸出探测笔,重新扫描阵图边缘。读数跳动,在靠近“容器”符文的位置突然飙升。她蹲下,刀尖刮开表层锈迹,露出一段完整符文。线条圆润,末端收束成环,像是某种生物结构的抽象表达。
她盯着那符号,忽然想起前世实验室里见过的细胞膜通道蛋白图谱。那种结构,也是环形排列,用于引导离子定向流动。难道这座阵法,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引导系统?
她割开手掌,血珠滴入符文旁一道细缝。血没滑落,反而被缓慢吸进去。缝隙泛起幽蓝微光,持续了约两秒,然后熄灭。
有效应,但不稳定。
她盘膝坐下,双掌虚按地面,闭眼。呼吸节奏逐渐放缓,心跳随之调整。她试图用身体节律去模拟能量频率。一下,两下,三下……指尖开始发麻。
三分钟后,七节点同时微亮,持续0。8秒后熄灭。
成了。
她睁开眼,嘴角扬起一丝弧度。“不是封印……是活体容器。”
这阵法不是为了锁住什么,而是为了承载。它需要生物能量激活,像心脏需要血液流动才能跳动。残渣是钥匙的一部分,但真正启动它的,是活体供能。
她想起赵铭的人在提取残渣。他们以为那是力量来源,其实错了。残渣只是媒介,真正的核心,是这座阵法本身。而“容器”符文,说明它不仅能容纳能量,还能孕育、转化,甚至……复制。
她抬手,再次查看记录仪。时间显示:1小时38分。干扰弹还剩2分钟引爆。她没动,继续盯着阵图。
如果她是设计者,会怎么设置反馈机制?
她将掌心贴在“容器”符文上,尝试以意念引导体内气血流向右手。指尖微微发烫。她缓缓移动手掌,沿着符文轨迹划动。蓝光再次浮现,比刚才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