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退出能力,身体晃了一下,扶住桌沿才稳住。太阳穴突突跳动,嘴里泛着铁锈味。超限使用带来的反噬已经开始。但她顾不上这些,立刻调出团队所有监测日志,筛选出过去一个月内所有未登记的微震记录。
三条数据跳出来:城南断裂带监测井在凌晨两点十七分、三点零四分、四点五十九分,分别记录到0。2级以下的异常震动,波形特征与残渣共振频率高度吻合。
有人在试锁。
她打开私人通讯,给苏悦发了一条加密指令:“调取‘蓝脉’所有实验记录,标记每次能量转化峰值时间,比对微震数据。”发完,她又补充一句:“别走内网,用离线设备。”
苏悦很快回复:“已经在做了。你脸色很差,去休息室躺会儿。”
“还不行。”林晚回。
她翻出前世记忆中的黑市结构图。那地方原本是废弃地铁支线,后来被改造成地下变电站,再后来,成了非法能源交易的集散地。她记得最深的一次交易,是在一条支道尽头,买家从背包里取出一块和眼前残渣几乎一模一样的晶体,嵌入墙上的凹槽。灯亮了,不是电,是那种幽蓝的光。
当时她以为是新型储能材料。
现在想来,那凹槽的形状,和她刚刚“看”到的维度锁孔,极其相似。
她重新整理逻辑链:残渣被有意投放市场→通过技术手段延缓“蓝脉”进度→确保72小时内不被彻底解析→为开启通道争取时间。对方不是想阻止重建,是想在重建过程中,悄悄打开一扇门。
而赵铭,从一开始就反对这个项目。
她调出赵铭最近三次公开讲话的录音文本,逐字分析。他在第二次会议上说:“这种未经验证的能量源,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当时她以为是推脱,现在看,那句话里藏着警告,也藏着确认——他知道这能量不简单。
林晚关掉所有外部窗口,只留下坐标投影和微震记录。她把蜂巢频谱、残渣编码、Z轴参数全部输入预测模型,运行逆向推演。系统输出一个时间点:**71小时42分后,共振强度将达到临界值**。
她站起身,走到实验舱前。残渣样本仍在跳动,频率比之前快了0。7%。它在响应什么。
她伸手触碰防护罩,冰冷的玻璃映出她的脸。眼神很静,但深处有火在烧。
这不是复仇的终点。
是另一场战争的起点。
她回到终端,新建一份档案,命名为“门钥计划”,权限设为仅限生物认证访问。里面只存了三样东西:坐标数据、共振模型、预测时间点。然后,她将这份档案加密嵌入“蓝脉”系统底层,与应急供电模块绑定——一旦主系统被强制关闭,档案将自动激活并上传至离线备份节点。
做完这些,她摘下工牌,放进抽屉。转身时,看见苏悦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打印件。
“微震和能量峰值完全对应。”苏悦说,“而且……每次波动后,残渣的质量都会减少0。003%。”
林晚停下脚步。
不是消耗。
是传递。
她走过去,接过纸张,指尖划过数据行。最后一行墨迹未干,像是刚打印出来。她盯着那个数值,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残渣减少的质量,正好等于理论上传输到折叠维度的能量值。
对方不是在试锁。
门,已经开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