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道闪电撞击屏障的瞬间,林晚的手指已经贴上了太阳穴。冷金属的触感像针,刺进她混沌的神经。护甲内层的冷却模块早已失效,她却把最后残存的低温导热片压在颅侧,借那一点刺骨的凉意撑住意识。
屏障还在震荡,反推的能量波沿着导能桩群回流,敌方防御系统出现了短暂紊乱。就是现在。
她闭眼,精神力如细线般绷紧,第三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野里,敌方的能量流向骤然清晰——三股主防御流中,左侧那股正在被强行抽离,调往正面应对反制模式a的威胁。调度指令来自高阶权限节点,操作员的思维被加密片段遮蔽,但情绪波动暴露了意图:警惕中夹杂着迟疑,是系统未曾预演过的应对。
破绽出现了。
林晚睁眼,鼻腔的血顺着下颌滑落,在护甲接缝处积成一小滩。她没去擦,只将终端调至战术投影模式,手指在空中划出左侧区域的能量曲线。“b组导能桩偏转17度,注入70%融合能量。”她的声音很稳,像是从一口深井里捞出来的,“目标,洼地中心。不求破防,只打扰流。”
技术员抬头,面罩下的眉头拧紧:“正面裂缝还在扩大,现在转向?”
“他们已经在补防了。”林晚盯着波形图,“再等一秒,破绽就闭合。”
技术员没再说话,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校准角度。导能桩群发出低频嗡鸣,能量束重新聚焦。2。3秒的延迟像一道裂口,卡在决策与执行之间。林晚盯着倒计时,指尖在护甲外壁轻轻敲击,三短一长——那是她和队员之间最简的确认信号。
攻击启动。
螺旋状光束划破烟尘,直击左侧洼地。撞击的瞬间,能量场轻微震颤,未见破裂,只有一道细微的波动向四周扩散。敌方系统反应极快,不到两秒,三道辅助流已回援,左侧防御强度恢复至82%。表面上,一切如常。
但林晚看懂了。
她盯着终端上的频率图,嘴角微微动了一下。敌方在回填防御流时,出现了0。6秒的频率错位——那是系统强行调度导致的短暂失衡。不是漏洞被利用,而是他们在慌。为了应对反制模式a,他们动用了应急协议,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记录这次调度延迟。”她低声说,“标记为‘破绽窗口β’。”
技术员抬头:“下次提前0。5秒打预判?”
“不止。”林晚调出反制模式a的实时数据流,将左侧区域能量值骤降47%的曲线放大,“他们现在知道正面有威胁,但还没意识到,我们能看穿他们的调度逻辑。下一次,我们不等破绽出现,直接逼它出来。”
技术员沉默了一瞬:“你是说,用假动作诱防?”
“不是假动作。”林晚摇头,“是让他们自己制造破绽。只要他们还在用这套系统,就不可能完全规避调度延迟。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的应对变成新的弱点。”
她抬手,将最后一块导热贴片撕下,贴在技术员的输出端口。“别让终端过热。”她说,“接下来的每一秒,都不能出错。”
技术员点头,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操作,将“破绽窗口β”录入预设响应库。林晚靠在支架上,呼吸放得很慢。精神力几乎枯竭,每一次思考都像在泥里跋涉。但她不能停。刚才那一击虽未破防,却验证了一件事:敌人的系统并非无懈可击,它的防御是动态的,而动态就意味着节奏,节奏就有破绽。
她闭眼,回放刚才的洞察画面。敌方操作员的思维碎片中,有一段重复出现的指令序列——“优先保障正面衔接点稳定”。这说明,他们认定正面是主攻方向。只要这个认知不变,他们就会继续从侧翼抽调资源。
那就可以利用。
她睁开眼,调出导能桩群的能量分配图。“把c组的输出功率降到40%,保留待命。”她说,“下一轮攻击,我们先打正面,等他们开始调度,再突然转向左侧。不求伤敌,只求打乱他们的响应节奏。”
技术员看了她一眼:“你是想让他们在调度途中,暴露更多的失衡点?”
“对。”林晚点头,“我们要的不是一次突破,是一次次逼他们犯错。只要他们还在动,就会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