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还停留在控制台边缘,血迹在金属表面留下一道暗红的拖痕。她没有收回手,而是将指尖轻轻移到频率调节栏下方的波形监测区,点开三组并行的数据流。推力装置的蓝光曲线、主攻组震荡波的周期波动、反向波动在中和引力场时产生的谐振轨迹,被她并列展开,像三条蜿蜒的河,在屏幕上交错前行。
她盯着它们交汇的节点,一言不发。
苏悦从能源舱出来,脚步有些虚浮,后背的布料被汗水浸透,贴在脊梁上。她走到林晚身边,喘了口气:“能源接驳稳住了,但输出效率卡在瓶颈,再往上,系统会抖。”
林晚点头,目光没移:“不是系统的问题。是节奏不对。”
“节奏?”
“我们一直把三股力量当三把刀使,”林晚的手指在屏幕上来回滑动,圈出几处波峰与波谷,“可它们本该是一把刀的刃、脊、柄。现在,它们在互相拉扯。”
苏悦皱眉:“你是说……融合?”
“不是强行拼在一起,”林晚的声音低而稳,“是找到它们自然重合的那个点。就像呼吸,吸到尽头,自然要呼;呼尽了,自然要吸。我们现在,是在憋着一口气硬推。”
技术组长从另一侧走来,耳机还挂在耳边:“主攻组问下一步指令。敌人引力场还在波动,但没再加压,像是在等我们先动。”
林晚抬眼:“让他们停一轮攻击。”
“停?”苏悦一愣,“现在?”
“对。我们不能再按他们的节奏打了。”林晚调出能量调度图,放大后方节点的波动曲线,“他们每次全力反扑,后方供能会有0。7秒的断层。这不是漏洞,是结构必然。他们越用力,断层越深。”
她顿了顿,手指落在三组波形的交汇处:“如果我们把三股力量的输出,卡进这个断层里……不是撞上去,是顺着它滑进去。”
技术组长盯着图看了几秒,眉头越皱越紧:“理论上可行,但三股能量性质不同。推力是持续流,震荡波是脉冲,反向波动是震荡衰减型。强行同步,系统可能自爆。”
“那就别强行。”林晚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我们不求同步,只求‘接续’。让反向波动托住震荡波的回落,再由推力装置的稳定输出,把能量推过临界点。”
苏悦沉默片刻:“怎么试?”
“先调低震荡波强度,把反向波动接入前段,延迟0。2秒释放。”林晚看着主控台,“让它们先学会‘搭把手’。”
指令传下去后,控制室陷入短暂的安静。主攻组的操作员调整参数,能源组重新校准输出阀,辅助组监测三股能量的交互状态。林晚站在屏幕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控制台边缘,目光始终没离开波形图。
第一轮试验开始。
能量束从主攻组发射口射出,颜色由刺目的白转为深蓝,但在中途突然扭曲,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撕扯。推力装置发出低沉的嗡鸣,蓝光忽明忽暗,控制台警报灯闪了两下,随即熄灭。
“震荡波振幅下降15%,”苏悦盯着数据,“反向波动接入后,推力装置出现微颤,像是被反推。”
林晚盯着波形图:“峰值错位了。震荡波回落太快,反向波动还没上来,推力已经冲过了头。”
“再调延迟?”技术组长问。
“不。”林暗摇头,“把震荡波的释放周期拉长0。1秒,让它‘滑’得慢一点。反向波动还是延迟0。2秒,但输出强度提高5%。”
新参数输入后,第二轮试验启动。
能量束再次升腾,这一次,深蓝色的光脉冲在空中划出一道平稳的弧线。推力装置的蓝光稳定,反向波动的谐振曲线缓缓上升,在震荡波回落的瞬间恰好接上。三股力量在空中短暂交汇,形成一个微弱的共振点。
控制台中央,同步率指示条短暂跳动,绿色信号闪了一下,随即归零。
“有反应!”技术组长声音微颤,“三者在0。3秒内实现了短暂协同!”
林晚没说话,手指在屏幕上圈出一个0。5秒的区间:“看这里。当推力稳定在82%以上,震荡波回落至40%,反向波动上升至65%时,三者之间出现了一个‘能量洼地’。就像水往低处流,如果我们把攻击点卡在这个谷底,能量就能顺势滑入,而不是硬撞。”
苏悦盯着图,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是说……我们不用更强,只要更准?”
“对。”林晚点头,“他们靠力量压制我们,我们靠节奏绕过他们。就像一根绳子,拉得太紧,反而容易断。我们不拉,我们等它松。”
技术组长迅速记录参数:“下一轮,按这个区间调整输出节奏。”
试验继续。
第三轮,能量束在空中扭曲,一道电弧从辅助组设备上方跃出,击中监测屏,火花四溅。一名操作员被震退两步,设备短暂黑屏。
“局部能量溢出!”苏悦冲过去检查,“反向波动输入过载,谐振频率偏移了0。3赫兹!”
林晚立刻下令:“切断反向波动接入,推力组维持稳定输出,主攻组暂停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