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画面中,护盾又一次明灭。
她数着间隔。
十、九、八……
这不是倒计时,而是确认。
每一次数字跳动,都让她更确信那个窗口的存在。她不需要再看数据,也不需要再验证。她的身体已经记住了这个节奏,像心跳一样自然。
她拿起通讯器,声音平稳:“所有人,进入最终待命状态。目标节点764,准备响应。”
没有人回应,但她知道他们听到了。
她将目光投向主控台最角落的传感器反馈屏。那里显示着深桩底部的谐振导管状态——原本废弃的线路,此刻正随着地层脉动微微震颤,像是被唤醒的神经末梢。
就在她准备切换画面时,屏幕右下角闪过一帧异常。
不是数据错误。
也不是信号干扰。
而是一道极细微的反光,出现在护盾发射器底部的接缝处。那反光持续不到0。1秒,却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折射角度——像是某种材料在特定频率下才会显现的特性。
她放大图像,逐像素比对。
接缝边缘的材质,与护盾主体并不一致。它更薄,更脆,且不具备能量反射能力。如果在薄弱期同时施加定向冲击,这一区域可能成为撕裂护盾的第一道裂口。
她迅速在战术板上标注该点,命名为“切入点A”。
然后她停下。
因为她意识到,这个细节,不该出现在这里。
护盾发生器的设计图她看过无数次,从未标注过这样的接缝。它是后来加装的,还是原本就存在却被刻意隐藏?
她没时间深究。
监控显示,敌方增援已推进至距离入口两百米处,速度未减。而苏悦小队的位置依旧静止。
她再次确认时间节点。
764秒。
窗口即将开启。
她抬起手,指尖悬停在主控台的执行按钮上方。只要按下,相位牵引协议就会启动,推力装置将进入同步模式,为攻击创造条件。
但她没有按。
因为就在这一刻,护盾的明灭节奏,出现了极其微小的提前。
不是0。1秒。
是0。05秒。
敌人,真的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