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嫂没一会儿也过来了,坐那一道掰着菜叶子,“再过一阵就要秋闱了,东西可准备好了?”
“嗯,定好了日子了,七月底就过去了。”
“过得可真快呀,转眼来县府都要三年了。”
虎子都十二了,已经是半大小子了,从学堂回来就跟着他爹一道学做木工,是个不爱读书的,在学堂里没少被夫子打手板。
沈大嫂也不指望沈虎子能考功名什么的,不是那块料子,倒是这木工的活计如今做得不错,也没有那么调皮了,以后手艺在身也不怕没有饭吃。
倒是她家小鱼挺聪慧的,在学堂几年越发跟镇上的富家小郎君似的,书读得好,还习得一手好刺绣。
“沈临川说早点过去赁个院子,先去适应适应。”
“那是,南陵州府离这边远,单是路上都得小半个月呢,早点过去歇歇,这考举子可是大事。”
周沈两家几辈子都是个泥腿子,能出个秀才沈大嫂已经很知足,听说那能考中举子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们这种平凡人家,她也不指望这文曲星掉她家中。
又读了三年书了,这该考就去考,周家有稳定的铺子,家中不缺银钱。
七月流火,白鹿书院虽隐藏在半山腰上,但也热得不行,树上的蝉叫个不停,让本来就胶着的气氛更加燥热了几分。
学子们都是一手打着扇子一手翻着书,天气又热难免有几分难忍,觉得困顿了就打开手边的清凉膏往太阳穴抹上一些,人还能清凉几分。
下了学沈临川骑了马就回家去了,推开门家中的厨屋正冒着烟呢,他家夫郎挽着袖子在炒菜呢。
“回来了。”
“这么热的天去集市上买些菜好了。”
“铺子里现在有伙计不大忙。”
天气炎热,沈临川胃口不太好,读书又辛苦,周宁心疼不已,吃食上很是上心,知道沈临川爱吃面食,今儿特意摘了些嫩槐叶,挤出来汁子拌入面中,做了槐叶冷淘出来。
碧绿一碗的槐叶冷淘很是漂亮,上面放着肉臊子,盛夏时分看起来格外地消暑。
周大也从铺子里回来了,手上拎了些烤肉,“今儿吃冷淘呀,刚好,买了些张三娘家的烤肉。”
天一热他们就喜欢坐在院子里吃饭,天边霞红一片,三人围坐在小桌子旁,一人一碗槐叶冷淘,中间放着各种烤签子,还有爽口的红油凉粉,蒜蓉胡瓜,都是爽口消暑的菜。
吃了饭趁着天没黑呢,沈临川喜欢和他家夫郎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纳凉,天黑之后才会进屋看书。
日子过得静谧而安逸,夜里沈临川读书,周宁也难得来了兴致在一旁写起了字。
转眼到了八月初,学子们都陆续去了南陵州府,周宁也早已收拾好了东西,这次去南陵州府就让小石头一道去,他爹留在家中看铺子,这次在南陵州府住得久,要等到放榜了才回来。
等回来了都要快九月份了,周宁放心不下沈临川一个人在外面,跟着一道去照顾起居,原本张小意也想一道去的,但他家罗青团还小,路途又远,怕小孩子吃不消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书院已经停了课,有性子急的人已经往南陵州府那边去了。
沈临川也难得放松下来几分,临到考试了越紧绷越误事,不如放松一些。
一切已经打点好,只等着后日一道去州府,他家赶一辆马车,罗青山叶景兰二人搭许知凡的马车,几人一道结伴去南陵州府。
周宁正在院中晒一下褥子,就听见有脆生生地声音喊了一声小叔,周宁回头一看是钱金花,小名叫小花,快两岁的小丫头头上绑着红头绳,扶着门框卖力迈了过来。
沈临川也放下了手上的书,“小花来了。”
小丫头生得很是可爱,既不像钱大志也不像周芳姐儿,眼睛跟黑葡萄似的,小脸也圆乎乎的很是可爱。
钱大志也扶着周芳姐儿从马车上下来了,周芳姐儿肚子微隆起,有些嫌弃地打了一下钱大志扶她的手,“好好扶着。”
钱大志陪着笑脸,“知道,定不会摔着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