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默然地盯着试卷,心思不可捉摸。
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
这首词的词名叫《雁邱词》,
原以为既是以雁为题,开篇本是咏雁,可是词却是先从“世间”
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
也为下文写雁预做张本。
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生死相许”
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接着到了第二句,笔锋一转,却是描写双雁了,“天南地北”
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
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
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
于是“脱网者”
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
这是一个极小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却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怀。
随后诗词又开始一变,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
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
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
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对殉情鸿雁的礼赞,说的是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
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
,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这样的诗词,辞藻华丽,同时指斥人心,让人在朗读之时,情不自禁地为之感伤,仿佛耳边有着雁鸣的回荡,那雁鸣声声泣血,诉说惆怅相思情怀,不说是赵楷,就是那赵佶,品味了那词句里的情思,眼眸也顿然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