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鸿的语气像是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
郑仪心头一暖:
"谢谢省长关心。"
徐志鸿摆摆手,目光变得严肃了起来:
"说说吧,什么事这么急?"
郑仪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双手递给徐志鸿。
"省长,这是我在党校这段时间,对明州问题的一些观察和分析。"
徐志鸿接过档案袋,没有立即打开,而是用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直视郑仪:
"张林找你了?"
郑仪心头一震。省长竟然已经知道了?
"是的,昨天课后,他主动找我谈了。"
郑仪如实汇报。
"情绪很激动,说了些。。。。。。出人意料的话。"
徐志鸿嘴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慢条斯理地打开档案袋,取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页是郑仪整理的明州近年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和发展轨迹;第二页是四海集团在明州的产业布局和政商关系网;第三页则是张林的个人履历和关键节点。。。。。。
每一页都有郑仪亲笔写下的批注和分析,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徐志鸿一页页翻看,时而点头,时而蹙眉,办公室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分析得很到位。"
良久,徐志鸿放下文件。
"但还缺最关键的一环。"
郑仪正襟危坐:
"请省长指教。"
"你知道为什么明州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吗?"
郑仪思索片刻: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产业转型困难?还是。。。。。。"
"因为平衡。"
徐志鸿转过身,目光如炬。
"明州是江东的工业重镇,Gdp占全省近五分之一。二十年前国企改制,数万工人下岗,社会稳定压力巨大。"
省长的声音变得低沉:
"当时的省委做出决定,允许明州先行先试,给特殊政策,引进民间资本盘活经济。四海集团就是那时候起来的。"
郑仪恍然大悟:
"所以四海系的壮大,是省里默许的?"
"不只是默许。"
徐志鸿冷笑一声。
"是推波助澜!为了稳住明州大局,为了不让数万下岗工人闹事,省里对四海系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扶持。"
郑仪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内幕,他从未在任何文件或报道中看到过。
"四海系确实稳住了明州经济,但也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