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封面,林思成怔了怔。
也是乐谱,而且是合订本。
其一,魏氏乐谱,通篇汉字。
明末崇祯时期,南京沦陷时,礼部仪制郎中(掌乐礼)魏之琰逃回老家福建,而后举族远遁日本。
临走时,他将能带的《礼制》、《乐理》并谱籍、乐器全部带走,其中收录《诗经》、汉乐府及唐宋诗词等拟古歌曲共232首,包含宫廷宴乐、祭祀雅乐及古传诗乐三类。
自此,明代宫廷乐传入日本,以此为基础,日本皇宫重建宫廷乐舞,史称“江户雅乐”。因此,魏之琰被日本人称为“明乐之祖”。
因为战祸,中国的宫乐反倒失传了。直到康熙时期,才从宗教音乐中复原了一部分。
之后到民国后期,《魏氏乐谱》又从日本传入国内。建国后,有关部门才着手研究。
但受条件所限,当时并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力和物力,直到两千年以后,才逐步重视。
正因为如此,国内好多人都觉得,日本的雅乐要比中国的宫乐好听,乃至于把一些插曲、配乐奉为神曲。比如《英雄的黎明》、《故宫神思》、《天空之城》、《穿越时空的爱恋》,等等等等。
千万别自卑,根源就在这里。甚至于,有许多被奉为的神曲,直接改编自《魏氏乐谱》中的曲目。
所以,这本书算不上多少见,林思成之所以惊奇,是因为其中盖着一枚戳:伏见宫。
这是日本历史上由皇室分支形成的世袭亲王家族,起源于十四世纪室町时代初期,由崇光天皇之子荣仁亲王创立,旨在为天皇绝嗣时提供继承人。
家族成员世袭亲王称号,南北朝统一后成为北朝皇统延续的重要保障,室町时代后期的后花园天皇(1419年——1470年)就出自这一支。
看纸,江户后期(1800年左右)的千代纸,看墨,同样江户时期的御作墨,说明这本乐谱是江户时期的伏见宫家族藏本。
算不上孤本,但怎么也是珍本,拿到日本,二三十万应该是有的。
琢磨了一阵,林思成继续往下翻,翻到合订本的后一册,他又愣了一下。
《越殿乐》?
又称越天乐,这个更有名,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宫廷音乐,起源文武天皇时期(701年)从中国传入的唐代宫廷乐舞,经日本本土融合后形成。
之后一度衰落,后阳成天皇时期通过天王寺、兴福寺、京都三方乐所复兴。复兴所用的版本,依旧是唐代武皇时期,日本天皇遗使臣从中国求来的谱籍。
日本一直保存到了现在,中国却在北宋之后就失传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从敦煌藏经洞中找到部分遗谱,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阵乐》。
同样,这一本也盖有伏见宫的印戳,等于又是二十万。
看林思成看的格外认真,吕呈龙一脸好奇:“学过日语?”
“学过一点!”林思成点点头:“不难学!”
吕呈龙怔了一下,不知道说点什么。
再不难学,那也是外语。
但他没吱声,只是好奇的打量了几眼。
确定无误,林思成又拿起第三本,但刚拿到手里,瞳孔微微一缩。
这一本更旧,纸质发脆,纸色已然不是泛黄,而是发灰。
字迹漶漫严重,笔墨已然有点发虚的迹像。
关键是,每页纸上都盖有封印,类似于钢印:御守云天!
这是日本平安中期(920年),专供皇室使用的御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