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继续看,整个展厅转了一圈,单国强又发现不对:展柜中间空着几格,东西不知去向,只留着几张标签。
有乾隆御笔注解《柳庄神相》、沈度台阁体字帖、雍正“破尘居士”款双鹤铜炉,还有明代五梁金丝驸马冠、宋代三冠珠花、嘉庆粉彩窑工制瓷瓶、嘉庆湛青斋款粉彩杯。
记得吴司长说过,后面的那两件被林思成拿到景德镇,换影青瓷的研究标样了。但其它的呢?
“东西呢?”单国强瞅了两眼:“卖了!”
“对!”王齐志点头,“钱也花了!”
单国强愣了一下:就那几件,少说也卖一千万。
再给林思成算一下:中心上下员工二十多号,除了发工资,也就进一点试剂和物料、再进点搞项目研究的标样。维持正常的运转,一个月十万上下绰绰有余。
开张才一年,也就百来万。再加上装修,以及设备……六七百万顶到天,剩下的呢?
林思成不会是被人坑了吧?
单国强看了看吕呈龙,“老吕,咱们的陶瓷研究所,总共投了多少?”
“一千万过一点!”吕呈成也很奇怪,看着林思成,“被人骗了?”
王齐志叹了一口气:有自己在,谁敢骗林思成?
“捐了!”他比划了一下,“七百多万,全被林思成买成物资,捐给了川XZ区。”
单国强和吕呈龙猛的一怔愣,又对视了一眼:他俩的工资,每人一年差不多三万过一点,七百万,要不吃不喝干两百多年。
拿到京城,能在故宫边上买小半套杂院。
再看林思成,不管是单国强和吕呈龙,还是几位专家,眼神格外的不一样。
包括陪同的几位校领导,虽然才知道不久,还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不代表他们不骄傲。
都说格致成正,知行合一,学为人表,行为世范。但在西大的历史上,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
一时间都感慨不已,但话题扯的有些远,谁也没有细问。
之后,一行人又上了二楼。
三间工作室,一间鉴定,一间修复,一间实验研究。
大致一扫,单国强和吕呈龙暗暗咂舌:机器不少,该有的都有,而且大部分都是进口货。光是这些设备,都得四五百万。
这其中好几台,给省级博物馆,会用的基本没几家。
但重点不是这个,而是价格:一楼展厅的古玩都不算,只算硬件投入,这座中心至少投入了七八百万。
当然,比故宫陶瓷研究中心的规格要稍低一点,但问题是,那是故宫,国内最顶尖的文物研究机构。这里只是省级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之下的研究机构,两者的级别差着十万八千里。
而抛开故宫,在全国范围内设备这么高级,配置这么齐全的陶瓷研究机构,不会超过两巴掌。
一群专家暗暗惊叹,进了实验区。
研究员不少,男男女女七八位,各行其事,各司其职。
看到白中泛青,宛如湖水的釉浆,吕呈龙顿然明了:林思成既便没有完全复原影青瓷,也应该研究的八九不离十。
而他们从京城到西京,专程跑到这里,不就是为了这个?
一群专家精神一振,又走近了一点。
但看了一会儿,他们又皱起眉头。
看手法,稍嫌生疏,无论是调釉、塑胚、还是修胎。当然,这是与故宫专家相对比而言。
看过程,却又一板一眼,配方剂量精确到了毫克,修胎深度控制在微米级别。
再听相互之间的讨论,这些研究员明确知道,哪个地方没做好,哪一个环节的哪个数据没有达到要求。
所以,给人的感觉很奇怪:像是一群入门不久的新手照着一套标准化的矢量手册,生搬硬套。
狐疑间,看了看几个研究人员的面貌,吕呈龙突然想起了吴晖吴司长说过的一句话:
你如果去了,就能知道林思成的那座中心,和王齐志的那座实验室,有多古怪。
全是新手,岁数还贼年轻,放在同级别的实验室顶多也就干干实习生。包括那两个实验室的组长,顶多也就是实验员、技师的水平,当个助研都够呛。
但为什么在这里,林思成能领着几位生手,研究出一项接一项的国家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