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河边土太湿,雷达可能探不到嗯,你先用金属探测,看能不能探到金属物……”
“好的林老师……”
回了一句,高章义分派队员。
便携式的金属探测仪,四个人每人背了一件。
就一亩大一点,地毯式的排查,来回过了两遍,却没有任何发现。
林思成想了想:“钻一下,就从这儿开始,多取几个点!”
高章义再次安排。
立架式的钎测机,三下两装好了两座。
前两次都没发现,但钻完第三次,高章义一声惊呼:“林老师,你来看!”
林思成走了过去,身后跟了好大的一群。
中空的钎管,接了三根,土层很是明显。
最上面的一层大概五十公分,可以看到草根、树坑,以及未完全腐化的羊粪。
第二层较厚,约一米,夹杂红砖碎渣,瓦屑。很明显,就是拆完房子后遗留的地基层。
第三层又厚一些,约一米五,一半间歇层,一半生土层。
但再往下,豁然夹着几片碎瓷。
林思成拔拉了两下,挑了出来,瞅了瞅,又往前一递。
水即生带上老花镜,接到手里。只看了一眼,用力点头:“就是这个!”
后面的人怔了一下:昨天开了一天会,水总工提供的白瓷样片都过过手,哪怕是不太懂的外行也能看的出来:这几片碎渣和开会时看过的白瓷一模一样。
说明水总工没记错,当年发现瓷片的地方就在这儿。
但庙呢,林思成不是说老子庙吗?
正暗暗思忖,林思成又一顿扒拉,挑出了几块石头。
仔细一看,像是古代青砖的碎块。
擦掉上面的湿泥,底部露出了一个“田”字,隐约能看到字下面的莲花纹。
水即生怔了一下,叹了口气:“福字砖?”
“对,老子庙无疑!”林思成点点头,站了起来,“方师兄,笔!”
方进手疾眼快的递上笔和本子。
“田所,高队,以此为座标,正北一百米左右,应该是原料区。重点勘察高岭土堆、石灰石堆、淘洗坑、草木灰堆、研磨和滤渣设备……”
“再往北三十到五十米左右,东西范围一百米。从东到西分三处勘查:东南为作坊区,勘查辘轳(拉胚)、晒胚架、釉缸、模具……
中间偏北为烧造区,缓坡往南二十米左右应该是燃料区,正北缓坡处必然有窑炉,应该为半倒焰式洞坑窑,重点勘察烧造遗迹和匣具……往西三十米,必然有废品坑,找废瓷和废胚……”
林思成边画边交待,眨眼间就画了一份草图。
众人齐齐的往前一凑。
画的虽简单,但一目了然:
……………………………………原料区……………………………………
↓……………………………………↓……………………………………↓
作坊区(含釉缸)………………燃料堆(松木薪柴)…………………废品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