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谜一样的人,你最爱谁?父亲、母亲还是姐妹兄弟?
我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没有姐妹,也没有兄弟。
朋友呢?
您用了一个词,我至今还不知道它的含义。
祖国呢?
我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
美呢?
我倒想真心地爱它,它是女神,是不凋之花。
金子呢?
我恨它,一如您恨上帝。
唉!那你爱谁?不寻常的异乡人?
我爱云。过往的云那边那边奇妙的云!——《异乡人》波德莱尔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芥川龙之介
尽管米哈伊尔对于巴黎而言是一位外来者,但随着他在巴黎的不断成功,其实已经有不少巴黎文化界的人士想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甚至说一些比较实在的年轻人已经表示想投靠到米哈伊尔门下,为米哈伊尔在巴黎张目和四处奔走。
差不多就是法国版的“公若不弃,某愿拜为义父”。
要问原因的话,简而言之一位已经成名的作家本身就意味着庞大的资源,他既能向出版商推荐某部作品,同样还能为某部作品亲自背书、撰写推荐语,甚至说还能学习他的写作秘诀以及利用他的人脉关系
而像这种事情,对于米哈伊尔来说倒是也有好处,毕竟文化界的事情很多时候说白了就是争一个话语权,谁的追随者多、谁的徒子徒孙多往往就意味着声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这个人不会被文化界遗忘。
对此米哈伊尔算是比较谨慎,毕竟法国接下来也是风云突变,而他并不希望有人借着他的名头去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因此对于这样的拜访请求,米哈伊尔大多数时候都是拒绝的。
不过当米哈伊尔问出:“他的名字是?”
屠格涅夫的一句“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一下子就将米哈伊尔吸引住了。
关于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的地位,简单来说,如果非要评选一下谁是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只能选择一个名字,那么这个人大概率就是波德莱尔。
作为象征派诗歌之先驱、现代派之奠基者和散文诗的鼻祖,波德莱尔的才华毋庸置疑,而在1845年这一年的话,波德莱尔才刚刚尝试了自杀。
而他自杀的最直接的原因,差不多就是他的生父给他留了一大笔遗产,然后波德莱尔便开始尽情地挥霍,他的巨大开销震惊了他的母亲和继父,于是他们便向法院申请为他设立一个“理财委员会”,接管了他的财产,然后波德莱尔只能每月领取一定的生活费。
表面上看是经济原因,要是深入探究一下的话,大致来说就是生性敏感忧郁且自视甚高的波德莱尔一直渴望着过上一种自由、优雅的艺术家生活,而这种现实的管控对他来说可谓是一种毁灭性的侮辱。
毕竟这种管控无疑是在告诉他:你得服从现实与秩序,你没有足够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尽管事实确实就是如此,但对于像波德莱尔这样的诗人来说,让他直面庸俗、残酷的现实确实就足够让他玉玉了,再加上日益紧张的家庭关系,他便来了一出具有表演性质的自杀行动。
只能说,有时候确实很难搞清楚有些大诗人的脑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