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教授沧枯的老手,缓缓抚过焦尾桐木,眼中的震撼让他眸底冒出精光。
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
后焦尾琴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
李煜死后焦尾琴归宋室所有。
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但之后就没了音讯。
自此之后,焦尾琴正式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
而现在,萧白拿出的焦尾桐木,居然印刻有行楷字体的皇家内库标识。
行楷初演化字体,起源于汉末。
而汉末正是焦尾琴还未广泛流传的年代,当世并无斫琴师制作。
那么唯一的焦尾琴,只可能是——
汉末蔡邕手中的那一把焦尾!
也是世上第一把焦尾琴!
轰。
程泰斗脑中“嗡嗡”
震响,耳畔如同平地惊雷炸开。
他震惊地瞳孔地震,万万没想到,他鉴别过那么多把焦尾琴,居然能在这里,见到真正意义上的“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
萧白仔细辨认程泰斗脸上的细微表情,觉得很有趣。
他干脆往后一靠,欣赏程老先生瞬息万变的震撼眼神,悠悠开口。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
萧白清朗的嗓音,和程泰斗的沧枯老音重叠。
两句声音同时缓缓喊出后半句古词:
“故时人名曰‘焦尾’焉。”
低沉沙哑的嗓音,如同穿透缓慢的历史长河,如美人兮跨越亘古千年,缓缓与世界相见。
萧白轻抚上焦尾的桐木琴身,好像琴身上有一道手印。
这道手印,跨越千年和古人的手印重叠,带来股莫名的心悸和感动。
曾经谁抚摸过这把焦尾琴,又有谁曾为焦尾琴鸣奏?
今人抚琴怀古,触摸过古琴的旧人又在何方?有过怎样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