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穿越至此代的朱雄而言,这些名头不过是种讽刺罢了。
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在每次王朝更迭之际,这位自称忠义为先传人往往第一个写下投降书的人之一。
如此虚伪作为怎么还能得到尊重?所以心里暗自不屑。
“不知衍圣公约有什么话要说吗?”
察觉气氛变化,朱元璋开口问到。
听到召唤,孔纳躬身施礼后答道:“陛下明察。”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我大明是堂堂礼仪之邦,在面对周边附属国时应展现出大国风范与容让之心。”
他认为:“即便是在处理此次暴乱部落问题上也要体现我们大明皇恩浩荡之处,令彼等真心感激不敢再犯。”
最终结论道:“只要这么做就必定能够征服这些部族的心,让他们世世代代都对我们表示忠诚和服从。
“
这一席话顿时让周围安静下来。
朝中大臣们大多都略带不屑地瞥了孔纳一眼,那眼神就如同在审视一个无知的愚人,尤其是一众武官,听闻此言后皆觉得滑稽至极。
此人不过是会纸上谈兵罢了,自负到让人发指,完全沉浸于衍圣公的名号中不可自拔。
“朕知道了,退下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孔纳退下,连训斥的念头都没有升起,也懒得多做评说。
毕竟朝廷供养衍圣公不过是为了让儒家传统得到承继和倡导,其意义仅限于此。
至于其他的才能,孔纳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不堪入目,这些底细朱元璋心中再清楚不过。
眼看自己的进言得到了皇帝的一点注意,孔纳内心满足,遂安心告退。
“方才宁王的战报想必众位爱卿也都知晓了。”
“大宁府百万生灵陷入困境。”
“叛军令人愤恨,但平民却实在无辜。”
“朕只有一个期望,就是尽早化解这场战火留下的伤害。”
陈敬,现在吏部需要选贤任能去填补大宁府空缺之职。
“郁新,户部马上调配足够的粮款物资,用于抚慰受灾民众。”
朱元璋当即定下旨意,并将视线落在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身上。
“臣遵旨。”
两人立即领命而去。
随后,朱元璋又强调:“然而镇压寇匪军队所需辎重运输也不能耽搁,切记保证前线不缺军粮。”
他又叮嘱了一旁的郁新。
“禀奏陛下,此次战争最好不要拖延超过四个月,否则军需辎重加上恢复大宁府百万百姓所需的花费,国库必将面临极大压力。
距离明年的秋税收成还有较长时日,如果不严控开销,万一国家再有变故则难以为继。”
户部尚书郁新郑重启奏。
“朕定会遣人告知朱雄,要求他尽速平定边疆之乱。”
朱元璋点头应道。
一旦战争开始,国库的资金和粮食就像在燃烧一样迅速消耗殆尽。
在广袤的大明国土上,仍有许多百姓饥饿而死,这是当务之急。
况且,自然灾害频发,任何一场地震、洪涝或旱灾,都有可能动摇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