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岁与朱棣相仿的男子手持奏章,疾步进入殿中。
“臣李景隆叩见太子殿下。”
他说着便行礼下拜。
“免礼。”
朱标回应,目光聚焦在李景隆身上。
“启禀殿下,北方边疆的最新消息刚到,请您过目。”
李景隆恭谨呈上奏折。
一旁伺候的太监随即接过转交。
展开阅后,朱标的面容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苍天庇佑我大明。”
他开怀言道,并将手中的奏折递给身旁的朱雄,“你也瞧瞧。”
朱雄双手接过来阅读,却未表现太多波澜。
“殿下,北元已然内乱。”
他对朱标说道,“目前,北元分裂成了三支势力角逐皇权——鞑靼、瓦剌以及兀良哈三方各自掌控一片区域且相互征伐不休。
依此态势,未来至少十年北方边境将无大规模威胁。”
李景隆补充道:“若非当初朱大人一举颠覆北元朝堂引发如此局势,北元恐怕绝不会落到这地步。”
朱标听得哈哈大笑,“看来你立下的功劳何其之大啊!”
李景隆此时注意到身边那位气宇非凡之人便是赫赫有名的战神朱雄,不禁生出好奇之色。
“曹国公谬赞了,所谓战神之名,实在不敢当。”
朱雄连忙谦逊答道。
“将军太过谦虚,在场谁能不知晓您的威名,真乃仰慕已久!”
李景隆带着友善的笑容表达敬意,尽管官位尊贵,依旧表现出圆滑得体的态度。
“李某多礼了。”
朱雄回敬微笑。
这时朱标开口:“好了,今日无其他事情,李爱卿就退下吧,我还有些事项需与朱卿商讨。”
言语中尽显太子威严。
“臣告退。”
李景隆深深一揖,转身退出时视线依然时不时落在朱雄身上探询。
等到李景隆离去,朱标转而询问朱雄:“现在北方形势已乱,按你的判断,孤应该将北平的兵力如何调整部署?”
语态之间颇有考验之意。
朱雄心里揣摩一番——朱标定然打算缩减北平军权,正如历史上所说,“朱标若健在,天下必安”
,靠的不仅是仁义,更有他强大的政治把控能力。
要不是信任儿子能够承担重任,朱元璋又怎会放心给予如此大的权力呢?于是不再掩饰心中思路直言:“依微臣推测,殿下应该是准备把北平军队移防至大宁之地吧。”
听到回答,朱标脸上浮现赞赏之情,“不错!
朱卿果然是沙场老将通晓军事机宜,正合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