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带着微笑回应道。
“标儿。”
“让礼部尽快挑个黄道吉日,适合举办大婚喜庆的。”
朱元璋直接转向朱标吩咐道。
“儿臣遵旨。”
朱标闻言笑了笑并点了点头。
由礼部来挑选日子可是莫大的荣耀。
一般来说。
唯有皇室或者国公级别的高官才可能享受礼部按照规矩定制安排的礼遇,而朱雄不过四品指挥使、子爵,按理说远达不到这个份上。
“对了。”
“朱雄。”
“你这孩子取名了没?”
朱元璋回神看着怀中抱的宝儿,笑吟吟地问道。
“臣正在考虑这件事,想等家中长辈来了再一起商议名字,毕竟他还未满一岁。”
朱雄深知自己的国度将来儿子便是掌管天下的君主。
当然。
他也明白现在的想法未免有些遥远。
但朱雄确信无疑的是,若要追求更强甚至登临永生之境,在大明显然难以实现,只有不断征战才有出路。
“好名字。”
“臣感谢陛下赐予美名。”
朱雄感激涕零地答道。
不得不承认。
朱元璋确实是不凡之人,尽管出身卑微,但在取名方面可谓独具慧眼。
就拿他的几个儿子举例,朱标、朱柜、朱棣、朱权等等,全都是木字旁的字,均由朱元璋亲自选定,寓意深远。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他还为每位王子后代设定了字辈排行,每一位后代皆由他自己定下规矩,充分展现了朱元璋的独特智慧。
“朱文贤?”
朱标听闻后在一旁略显惊愕地看着,但他并未多言。
而徐辉祖听到这个名字时,心中默念片刻,顿时面色骤变。
“恳请陛下慎重考虑。”
“文字这一辈,属于太子殿下孙子那一代,如果用在我外甥身上怕是不堪承受。”
徐辉祖急忙再次跪倒,语气急切地表达。
“慢着。”
“朱文贤?”
“文?”
“我记得史料中有载,朱元璋为每一个子孙后代规定了排字顺序,这‘文’字,正好对应太子朱标孙子的辈分。”
朱雄也忽然反应过来。
朱元璋当时制定如下规定:朱标的子孙字辈分别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也就是说,除早逝的朱雄英之外,朱标所有儿子的第二个字都用“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