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吕氏欣然点头。
一名所谓的嫡子,多年未能转正,这无疑让吕氏如鲠在喉。
然而历经长久打压,朱允熥既未展露过人之处,淮西武将亦对他冷漠以待,连皇祖父也鲜少关注。
至此,朱允
朱雄这般新兴勇将,由朱标亲自迎接,足以彰显他对朱雄的器重,利于将其收服。
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确实毫无防备。
早在大明开国前,封朱标为世子时,他就决心把所有都交托给他。
而朱标的太子府阵容强大,仿若一个小朝廷。
如今有朱雄这样崭露头角的年轻战将来投,自然要把拉拢他的机会留给朱标。
毕竟自己年事已高,未来的大明必将是朱标的天下。
徐辉祖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免感慨,既然朱标都亲口表示要迎接,他自然不好反对。
"
看来只能先派些人,在路上探望一下朱雄。
"
徐辉祖心想。
他只想尽全力把当年两个不长进的弟弟得罪朱雄的事情压下去,以免损害徐家名誉。
对于朱雄遭遇的不公,徐辉祖也暗感同情,若是换了他自己,恐怕也会同样恼怒。
此时。
东宫伴读黄子澄站出来说道:"
臣有要事启奏陛下。
"
"
何事?"
朱元璋转向黄子澄询问,不过他对这个黄子澄印象并不深。
"
臣所奏事关东宫稳定。
多年来太子妃之位一直空缺,而侧妃吕氏贤良淑德,治理东宫井井有条。
臣认为,侧妃吕氏应升任正妃,这样可以更好地辅佐太子处理东宫事务,同时这也是为了东宫的安定着想。
"
黄子澄字字在理地说。
许多大臣接连附议表示支持。
“标儿,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元璋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看向朱标。
说到底,这件事得由朱标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