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结局如何?正值壮年便英年早逝,庞大的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崩溃,二世而亡。
”
“如果始皇帝嬴政能够再多活十年,秦国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
“至少长公子扶苏不会因一道假诏而被迫自尽,胡亥也不至于即位后胡作非为。
有始皇帝在世,凭借他的威望,绝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乱。
”
众人听罢,不由自主地点头表示认同。
说起别人或许不了解,但提到嬴政、始皇帝,无人不知。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的辉煌令人铭记,结果却二世而亡!
这实在令人惋惜。
“其次,大家再想想后周的柴荣,他也曾有机会统一中原。
”
“遗憾的是,英年早逝,大好河山被赵匡胤轻易篡取。
”
“若柴荣仍在,赵匡胤哪里有机会登基?恐怕他还要担忧功高盖主,早早收敛锋芒吧。
”
“再看赵匡胤,若他没有过早去世,又怎会有兄终弟及之事?”
“在赵匡胤手中,大宋文武兼备,根基稳固。
”
“然而传至赵光义时,却变成了重文轻武,致使国力衰弱,成为历史上最为软弱的王朝之一。
”
“讲完这些**,再看看臣子,那就更不用说了。
”
胡大老爷一边说着,一边掰着手指数落那些赫赫有名的**事迹。
平时这些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如今集中展现,身为皇室成员的他们才深切感受到其中的遗憾与复杂。
说完例子后,胡大老爷开始进入正题。
“为何本官认为长寿安康是成为贤王乃至贤君的前提?”
“因为无论是政务、武艺、兵法还是文学,这些知识你都可以逐步学习。
”
“即便你天资稍逊,学得慢些也没关系,只要活着,多花些时间就能补足。
”
“但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呢?”
“纵使你才华横溢、智慧超群,又有什么用?”
“就像刚才提到的海外建国之事,想必不少人都感兴趣吧。
”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你们在海外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刚要施展抱负时,却不幸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