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 > 第179章 幼儿教育(第2页)

第179章 幼儿教育(第2页)

九月的风开始带上凉意,山谷小院里的那棵老桂树,已然缀满金粟,甜香浓郁得化不开,几乎要渗进人的骨子里。三岁半的小今越,像只精力过剩的小兽,在落满桂花的草地上追逐翩跹的蝴蝶,笑声清脆,能撞碎阳光。

夏芜靠在二楼的露台栏杆上,目光追随着女儿,心里却不像往年秋日那般宁静满足。一股淡淡的焦虑,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上来——今越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东华镇这两年变化翻天覆地,游客如织,商业繁荣,连中学都翻新了校舍。唯独幼儿教育,似乎被这快速发展的洪流落在了后面。镇上的公立幼儿园名额紧张,设施陈旧,教学模式也传统;仅有的两家私立托管班,则更像是“看孩子”的地方,狭小的空间,有限的活动,夏芜去看过一次,心里就凉了半截。

她实在不忍心把自家这个在山野间疯跑惯了、对万物充满好奇的“野丫头”,塞进那样一个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小格子里。

“难道真要自己办一个?”这个念头不止一次冒出来。以她现在的财力和影响力,办一所高标准、高规格的幼儿园并非难事。但一想到随之而来的审批、师资、管理、安全等无数琐碎又责任重大的事务,夏芜就感到一阵生理性的疲惫。她好不容易才从具体事务中脱身,享受了几年清闲的育儿时光,难道又要一头扎进新的忙碌漩涡?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季云舟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楼下无忧无虑的女儿。

“还能怎么,幼儿园的事。”夏芜叹了口气,把下巴搁在栏杆上,“感觉哪个都配不上我闺女。”

季云舟失笑,揽住她的肩膀:“那就再等等,或者……我们每天自己教?反正你现在也闲。”

“那不一样,”夏芜摇头,“她需要社交,需要同龄人的环境。我们不能把她永远圈在我们的世界里。”

此时,在东坑村小学那间略显简陋的教师办公室里,退休返聘的特级教师张翠萍,正仔细地擦拭着她的办公桌。桌上,放着她的退休证和一份刚刚写好的、不再续聘的申请。她今年六十二了,在教育战线耕耘了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儿子在国外定居,多次催她过去颐养天年。

同事们都在挽留:“张老师,您走了,孩子们可想您了!咱们这地方,就属您教学水平最高!”

张翠萍温和地笑着,眼神却透着一股难以动摇的坚定:“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再说,教育不只是在课堂里。我啊,可能想换种方式,做点别的事情。”

她说的“别的事情”,萌芽于一次偶然。几天前,她在镇外的溪边散步,看到几个城里来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水边捞小鱼、认石头,孩子们兴奋得小脸通红,问出的问题天马行空。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带学生春游,孩子们在山野间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蓬勃的求知欲,是教室里无论如何也激发不出来的。

一个大胆的、在她心里盘桓了许久的念头,变得清晰起来。

周倩倩也正在为同样的事情发愁。孙小霖已经上小学了,她全身心扑在“周妈面点”的品牌经营上,生意越来越好。但她发现,小区里像她这样带娃的年轻妈妈不少,很多都面临着孩子无人看管,或者对现有幼儿托管不满的困境。下午放学后,小区里到处都是疯跑无人管的孩子。

“要是咱们小区有个像样的幼儿园就好了,”她和相熟的几个妈妈聊天时感叹,“不用多大,老师有爱心,能带孩子们好好玩,学点东西就行。”

“谁说不是呢!公立的挤破头,私立的就那么回事,收费还不便宜。”

“唉,要是夏总肯出面办一个就好了,她弄的东西,肯定差不了!”

这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正在桃源小区调研居民需求的林涛耳朵里。

林涛现在是夏芜手下负责社区发展和对外联络的得力干将。他敏锐地意识到,幼儿教育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东华镇吸引并留住年轻家庭、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短板”。他整理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提到了居民呼声、潜在需求以及对社区发展的影响,送到了夏芜面前。

“夏总,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提上日程了。”林涛言辞恳切,“这不仅关乎今越,也关乎很多落户在桃源的年轻家庭的未来。”

夏芜看着报告,眉头紧锁。她知道林涛说得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重中之重。那种被责任推着走的感觉又来了。

就在夏芜内心天平逐渐向“自己办园”倾斜,并开始感到无比沉重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敲响了山谷小院的门。

来者正是张翠萍老师。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棉麻外套,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清亮有神。

“夏总,冒昧打扰。我叫张翠萍,是东坑小学退休的教师。”她自我介绍,语气不卑不亢。

夏芜连忙将她请进屋,心里有些诧异。她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有所耳闻,但并无交集。

张翠萍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说明了来意:“我听说,您在为您女儿上幼儿园的事情烦恼。不瞒您说,我最近也在思考幼儿教育的问题。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听听您的意见。”

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略显陈旧的笔记本,翻开来,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夹着许多植物标本和孩子们在野外活动的照片。

“我想办一所幼儿园,”张翠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我想把它办在山野之间,没有围墙,或者只有矮矮的篱笆。教室可能是溪边的大树下的空地,可能是开满野花的山坡,也可能是我们亲手搭建的小木屋。”

她的眼睛开始发光,语速也快了些:“我们不教拼音算术,至少不刻意教。我们带孩子们观察蚂蚁搬家,倾听鸟叫虫鸣,触摸不同质感的树叶和石头,在泥土里种下种子,看着它发芽。我们教他们辨认可食的野果,告诉他们自然界的规律,让他们在奔跑、攀爬、游戏中,锻炼身体,也认识这个世界。”

“我想办一所‘野外幼儿园’,一所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充满童趣和自然的乐园。”

夏芜完全被这个构想吸引住了。这简直是她梦想中女儿应该去的乐园!

“可是……张老师,这听起来太美好,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多吧?安全问题、家长接受度、政策许可……”夏芜提出现实的担忧。

张翠萍显然深思熟虑过:“安全问题是首要的,我们可以选择相对安全、封闭的自然环境,配备足够的有经验和爱心的老师,制定严格的安全预案。家长接受度,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先从理念相近的小范围家庭开始。至于政策,”她顿了顿,目光坚定,“事在人为。我相信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终究会被看见和认可。我教书一辈子,最后的这点心愿,就是想试一试。”

她的语气里,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

那一刻,夏芜心中的纠结和沉重瞬间烟消云散。她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却目光灼灼的老教师,仿佛看到了一束光,照亮了那条她渴望却无力独自开辟的道路。

“张老师!”夏芜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您这个想法太好了!如果您不嫌弃,这件事,请让我来支持您!资金、场地、资源,我来解决!您负责实现您的教育理想!”

困扰她多日的难题,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方式,迎来了转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