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芜也不惯着他们。
超市还可以创造工作岗位,超市员工也是夏芜公司名下的员工,有五险一金,有双休,除一些特殊岗位外,都是八小时工作制。
比起加班,她更想多招一些人,保证员工能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接待客人。
夏芜再次对外招员工,这次她需要一些管理人员,帮她管理超。
名声在外,夏芜很顺利地招到几位非常优秀的员工,帮她按照心意培训员工,基本就是夏芜所需要的模样。
夏芜的所作所为,被许多人广为传播,连官方媒体都多次报道夏芜的事迹,还有人来采访她,她上过电视,上过报纸,一夜之间,就从网红变成了回乡创业的青年实干家。
每个因为夏芜来到东华镇的外地人,都会对这里赞不绝口,然后带着更多人来到这里。
许有些人逛桃源商超,决不允许自己空手而归,现杀的鸡可以真空包装,快速急冻,装上冰袋,用泡沫箱密封,最多可以保存十个小时以上,许多人连一百多一只的鸡都是十几只买回去的,超市一天的营业额在五十万上下,足够养活夏芜招收到富余的员工,并且持续为她创造盈利。
夏芜又开始担心起产能的问题。
当地政府看到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开始大力鼓励青年回乡创业,一时间各种养殖种植崛地而起。
那些养殖户知道想要挣钱,就必须保证商品质量,这样才能进入桃源商超,摆在超市的货架上,于是在质量上十足有保证。
来到东华镇的人越来越多了,这里不复之前的偏僻破旧和清净。
聚在夏芜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她就是这一切转动的轴心。
夏芜发现,自己拥有的个人时间好像越来越少。
她痛定思痛,自己重回一世是为了享受生命的,可不是为了给人当牛做马。
干脆就把手里的工作分一分,让领了高额工资的员工做不,大不了多给他们发钱。
夏芜说干就干,首先就是山上农副产品的加工,从水井小院挪出去,建专门的食品厂,王月霞做厂长,带领女工们做大做强。
桃源食品加工厂的主要产出就是面食,各种各样的面点,从普通水牛奶馒头到奶黄包,再到月饼玫瑰花饼点心之类的,然后就是粽子,各种各样的粽子,甜的咸的腊肉的豆沙的咸蛋黄的,天南海北的网友需求全部满足。
目前食品加工厂有六十多名女工,全部五险一金,月薪均在七千左右,节假日工资双倍。
王月霞工资也涨到一万多。
食品加工厂的存在,让附近一些找不到工作只能全职带娃的家庭妇女找到了职业自信,手里有钱才有底气,目前随着产能扩大,还在不断招收合适的女工。
公司电商运营这一块,夏芜交给了赵静和杨书桦,夫妻档,干活不累。
所为的电商运营,其实就只有山上的农产品采收和售卖。
采收是由村里一些不会做馒头点心手工活的妇女和男人做的,包装也是他们来做,村里的老人们会进行粗加工,之后就联系快递点当天发货。
这活的流程非常多,也只有一直说跟着夏芜的赵静比较熟练,杨书桦也能帮忙打下手。
负责这一块的员工有七八十人,月薪在八千左右,户外工作比较辛苦,时不时就有补贴。
然后就是山上的养殖业,牛棚那里有杨四爷,还有几个刚招收进来的畜牧业大学毕业生,保证科学养殖,科学产奶。
目前员工有十二人,月薪均在八千上下。
还有负责给公司员工做饭的班子,马学庆领头,让他一个老头做全村人的饭实在太为难他了,老头干脆招学生,教人做菜,收了五个学徒,马学庆工资两万,几个学徒工资均在六千左右。
然后就是草药种植,退休老教授秦义负责此事,自己亲爸杨国俊跟着学,外加中药堂的一些学徒,总共人数在二十人左右,月薪给拉到七千上下,有五险一金。
中药堂那边算是专门的部门,直接几个老中医负责,目前在中药堂坐诊的老中医越来越多,队伍直接扩大到六人,他们每人都能收徒,直接享受中药堂的一部分股份,这也是夏芜为了传承中医,特意开出的条件。
还有外贸区,这个直接交给邵芸负责。
除了村里的事务,桃源小区和桃源商超,夏芜也全都分交给别人。
先提职位,再提薪,她给员工们开个高额工资实在太香了,每人能拒绝得了,于是除了前几天还有人忍不住找她,几天后,大家各司其职,一切步入正轨,夏芜也彻底闲了下来。
久违地躺在树荫下的草垛上晒太阳,夏芜眯着眼睛,感受着神识里的灵泉似乎都在汩汩流淌,要比平时更加欢快。
她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怎么躲在这里?”
从山上下来的江寻抄近路,看见躺在草垛上的夏芜,靠近两步。
“哎~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在享受人生,思考人生大事呢~”
夏芜感觉自己人生都圆满了,似乎没有什么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