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刚顿时笑了:“我师父现在蜷在宿舍里,睡的都是木板子搭的行军床。再说了,土炕咱们抽空就能垒起来!”
他从刘永才手里抽出笔,在一张空白的草纸上勾画起草图:“把西边三间打通做资料室,东边一间住人,抽空垒个土炕,中间堂屋会客,再盘个灶台。”
“我师父天天都要对着图纸资料,这屋子采光足,眼睛能少遭点罪。”
刘永才还是有些犹豫:“可这房子在大队部里面,人来人往,嘈杂得很,根本没有个清净地方。平时开会啊、搞运动啊,进进出出全是人,郑领导怎么安心整理资料?”
赵瑞刚笃定道:“大伯,这你就多虑了。大队部是人来人往比较热闹,但咱们可以动点心思。”
“那排房子在大队部后院,只要把西侧的围墙开个偏门,装上两道厚实的木门,不久隔出个独立空间了?”
他走到北窗边,指着围墙比划:“平时开会搞活动,大家都走前门,我师父从偏门进出,互不干扰。”
见刘永才仍皱着眉头,他继续说道:“而且我也想好了,资料室和卧室的窗户都换成双层木格窗,中间夹上油纸,隔音效果也不差。”
“再说了,我师父搞了一辈子技术,以前在钢厂车间,机器轰鸣着都不耽误他画图纸,这点儿人声嘈杂,他肯定不在意。”
刘永才捏着下巴思考片刻,拊掌道:“行!就按你说的办!”
他又翻开桌上的花名册,在“特殊照顾”一页用红笔划下横线,写上郑怀城的名字,“郑领导下榻瓦窑大队,咱可得给足体面!”
“我下午就召集大队干部开会,每月给郑领导补发五斤粮票、半斤肉票。挂名技术顾问,名正言顺在食堂吃,让大江媳妇儿每天炖碗鸡蛋羹。”
想了想,继续一边写一边说道,“再从大队挑两个识字的后生,给郑领导打下手。既帮着搬挪资料,也跟他学点本事,就算咱村的人才储备了。”
赵瑞刚不由伸出大拇指:“大伯,还是你考虑得周到!”
刘永才乐呵呵笑道:“等郑领导搬过来,缺啥少啥你尽管吱声,我明儿就去公社给你师父淘换个带抽屉的木头案几,让他写字画图得劲些!”
长长的一番安排,细致周到。
足见刘永才是真心欢迎郑怀城来村里常住。
眼看着到了下午两点多,郑怀城便开始催促赵瑞刚开着大队部的拖拉机,赶紧去接郑怀城。
还给安排了两个壮劳力一同前去,帮着搬运东西。
他拍着车斗的侧板,细细叮嘱道:“装车时候先垫油布,资料箱得用草绳捆三道,拐弯时慢着点——”
赵瑞刚回到郑怀城住处后,立即招呼社员开始搬东西。
私人物品并不多。
只有一张木板床,一个破橱柜,一个半人高的衣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再就是一些棉被衣服细软。
主要还是搬运资料,两个壮小伙加上赵瑞刚和穆心兰,搬运了半天也只搬空了小半个房间。
但好在资料不着急一次性搬完,所以赶在太阳下山前,几人都坐上了拖拉机,朝着瓦窑大队驶去。
坐在堆了半车斗的拖拉机上,郑怀城还有些晕乎乎的。
“这就要搬过去了?也太匆忙了吧!”
赵瑞刚道:“反正早晚都是要搬。”
说完这话,心中腾起一阵莫名的轻松。
他想起了上一世,师父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废墟资料的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