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的自然风光也太绝了!
】
在波多黎各的最后一天,他们回到了圣胡安老城,进行了一次“查漏补缺”
式的漫步。
他们去了著名的“雨伞街”
(FOrtaleZaStreet),那条挂满了五颜六色雨伞的街道,是绝佳的拍照地点。
他们还参观了圣胡安大教堂,据信里面埋葬着西班牙第一位踏上波多黎各的探险家——胡安·庞塞·德莱昂的遗骸。
他们走进一家雪茄店,看老师傅用传统手艺卷制雪茄;他们还去了一家本地画廊,欣赏了许多充满加勒比色彩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画作。
傍晚,他们坐在莫罗城堡前的草坪上,看着太阳缓缓沉入加勒-比海,将天空染成一片绚丽的橙红色。
陆沉从背包里,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美国之旅“附录篇”
的最后一份礼物。
那不是一个盒子,而是一个小巧的、由椰子壳和皮革制成的乐器——一个COqUí蛙形状的小鼓。
小鼓的鼓面是羊皮的,侧面还用彩色的线,绣着波多黎各的单星旗图案。
“这是我在老城的一个手工艺品市场淘到的,”
陆沉将小鼓递给柳如烟,“COqUí蛙,是波多黎各的灵魂。
它们的声音,代表着家乡。
据说,COqUí蛙一旦离开波多黎各,就不会再鸣叫。
它象征着一种无法割舍的、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他轻轻敲了敲鼓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波多黎各的旅程,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关于‘家’与‘国’、‘认同’与‘归属’的问题。
我希望这个小小的COqUí鼓,能让你记住这里的阳光、海浪和SalSa的节奏,也记住这里的复杂、坚韧和独特的骄傲。
它提醒我们,世界的组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多元,也更值得去深入理解。”
柳如烟接过那个可爱的小鼓,轻轻地敲击着。
那声音,仿佛真的带着加勒比海风的律动。
她知道,这便是他们美国之旅,最意味深长,也最发人深省的一件纪念品。
当他们第五次,也是无可辩驳的、千真万确的最后一次,站在圣胡安的机场,准备登上飞往南美大陆的飞机时(这一次,他们决定跳过墨西哥,直接飞往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开启全新的篇章),他们的内心,已经被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感所填满。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美国之旅的终极告别动态。
配图是那张在圣胡-安老城色彩斑斓的街道上,两人牵手漫步的背影。
文字充满了对这次“附录之旅”
的感悟:
“最终附录,落笔于加勒比海的阳光与波涛之中。
波多黎各,这个熟悉的陌生人,为我们的美国之旅,上了一堂最深刻、也最复杂的‘世界公民’课。
它让我们明白,国家与文化的边界,并非总是泾渭分明。
旅程至此,我们对‘美国’的认知,终于从一本书,变成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
现在,是时候,去阅读一本完全不同的书了。
再见,美利坚,感谢你所有的壮丽、深刻、狂欢与复杂!
你好,世界!
拉丁美洲,我们来了!”
飞机起飞,向着更南方的、更广阔的南美大陆飞去。
窗外,圣胡-安的西班牙古堡和蓝色的加勒比海,渐渐变成一个小点。
陆沉和柳如烟的美国之旅,在经历了这场关于身份认同的独特思考后,终于,以一种思想上的极致圆满,画上了一个无可挑剔的、真正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