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对于担任何职,他真是半点儿都没走动。
一方面是顾长生已经拍胸脯去帮他走动,另一方面则是李锐并没有要权倾朝野、玩弄权术的心思。
他志不在此。
做官是为了更好的修仙,如此而已。
就在几人说话间,就听到一个太监用尖亮的嗓音高呼:
“文武百官,听宣示。皇帝上朝,速速报到。”
随后。
午门外的文武百官就被太监领着穿过金门桥,来到太和门广场前。
除非是重大礼仪。
否则一般的常会早朝都是在太和门前举行。
李锐还是三品,站在官员中间些的位置,前边就是聂思明和袁雄。
站在武官最前的,是定远侯,文官自然是张首辅。
至于顾长生和国师。
由于二人官职特殊,所以一般无需上朝,只有重要时候才会露面。
没有叩首,也没有山呼万岁。
圣皇自乾清宫来到太和门前,随着大太监郑公公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便正式开始。
首先。
是六部衙门的侍郎各自汇报。
这个时候,一般不会有尚书之流的大佬说话。
等三品都说得差不多。
这才轮到二品大佬启奏,一般不会超过三人。
至于张首辅和定远侯更是极少说话。
听着户部和工部侍郎又在为了修运河一事争吵,李锐选择闭目养神。
过去了半个时辰。
才听张首辅开口:“臣启奏,寻山司李锐文韬武略,治司有方,近日又入天象,扬我国威。”
闻言。
文武百官都是齐齐精神一振。
关于李锐升官之事,早就在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看来今日总算是有个定论。
还是那句话。
拿到太和门前议论的事情,其实早在御书房就有了定论。
他们丝毫不怀疑李锐会升官。
只是好奇会主政哪个衙门。
“臣举荐,李锐为寻山司太平令。”
听到太平令三字。